第一组是边杰、王弘几个人的团队,他们对搜索业务都非常有信心。
方案主要是围绕搜索业务深挖和扩张。
例如:将国内机票业务,扩展到国际机票。甚至可以扩展到酒店、火车票、门票、租车、旅行团等等。
第二组是俞飞飞、赵宇几个人的团队,他们基于FA项目,规划了一条不同于现有搜索业务的新路。
方案是:做一个完全独立的服务型APP,向用户提供乘机相关的所有服务。
包括航班动态、机票退改签、行李托运、值机、候机、升舱、餐食、甚至是保险一类的增值服务。
这组的方案是俞飞飞上去讲的。
最后,俞飞飞还补充了一句:将来的数据,也许不仅仅可以提供给C端用户,还可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向有这类数据需求的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应该还能够获得另外一笔可观的收入。
倪趣途听到这里,立刻看向了贺归舟。
贺归舟明白他的意思,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跟任何人提过倪趣途有意用FA数据做ToB业务。
贺归舟也很惊讶,俞飞飞跟赵宇竟然对数据业务有如此敏锐的嗅觉。
倪趣途看着在台上温和如水地汇报方案的俞飞飞,给了个赞赏的眼神,又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周岚,冲她点了一下头。
周岚回了他一个微笑,表示明白。
倪趣途愉悦得就像是自己抛了个媚眼得到了回应。
第三组的方案是周岚汇报。
周岚做了一段时间的商务,一直在跟代理商协调执行机票订购页面优化的事,接入的代理商越多,越是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下去根本不行。
所以上台就直接抛出了明确的方案:自主建设交易平台势在必行
同时清楚明白地在白板上罗列出了做交易系统的利弊。
好处简直是一箩筐:能解决大部分的用户体验问题,能够对代理商进行管理和监督,能够拿到最准确的订单数据,甚至能够像某宝一样,根据成交量收取流量和广告费用。
一句话:昨天讨论了一晚上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几乎都能在上交易系统之后得到解决。
当然弊端和风险也存在:这个交易系统开发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线之后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运营,这些都不是一个小公司可控的。
之后的讨论,在倪趣途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全都聚焦在了交易系统该不该做的话题上。
基本上分成了两个阵营激烈地辩论。
反对派以严一柯和苏林哲为首。
赞成派则是以周岚为首。
反对派严一柯直接抛出了自己估算的交易平台需要投入的成本数据。
苏林哲也毫不客气地问:代理商凭什么要配合我们做这么麻烦的入驻?
反对派的其他人也在问:难道我们要抛弃现有的成熟业务,半路出家成电商公司吗?
俞飞飞站在周岚这边:我们有流量,能给他们带去实实在在的购买用户!有钱赚,还不用自己花钱费资源做系统,代理商大概率是会配合的。如果不放心,可以提前做好调研和沟通。
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辩论,周岚最后说了一句:
我认为用户体验高于产品边界!能够支撑良好用户体验的交易系统,将来才是趣舟真正的护城河!
反对派依旧顽固坚持:对,说得都很好,可行性呢?我们有没有能力做交易系统?
这下大家不约而同都看向了贺归舟。
一直在听辩论没说话的贺归舟,开口了:“能做,交易系统的主程序我可以牵头写。”
话语如此肯定和自信,所有人都惊了。
贺归舟罕见地没有提问就接球,这等于是直接表态赞成做交易系统,而且有信心做好。
倪趣途虽然之前跟贺归舟沟通过几次,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干脆,周岚和俞飞飞更是惊奇。
倪趣途见众人都对贺归舟的态度十分诧异犹疑,故意问道:“交易系统是个大项目,你评估一下,看看我们是否需要从别的公司,高薪挖几个技术骨干过来,咱们毕竟做搜索出身,在交易系统,特别是交易安全方面没太多经验。”
这也是大家的疑问。
贺归舟说道:“各家的交易系统我都看过了,做过一轮分析比对,技术架构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跟我之前做过的XX项目有相通的地方。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足以支撑。一期需求如果不是太复杂,预计先抽调5-8个人就可以开始干。我画了技术架构图,做了个demo,有空可以跟产品讨论一下……”
XX项目是贺归舟跟倪趣途早期的一个创业项目,后来卖了一大笔钱。
这个有不少人都知道,并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