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这天休息,郑烨白天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让他老婆松口气歇一歇,傍晚时他才带着炖得软糯的砂锅粥来医院。
一进病房就听到孙谚识躺在床上,突然指着空荡的角落对朗颂说:“小颂,别让月月爬凳子,很危险。”
角落里哪有什么朗月,朗月正乖巧地坐在张吴的床边玩贴纸。
郑烨心里咯噔一下,忙迎上去,却见朗颂淡定地点点头,冲着角落叫道:“月月快下来。”而后又认真地比划了一句手语。
张吴看到郑烨,伸出手悄悄地比了个大拇指,郑烨笑笑,切实体会到孙谚识所说的那种自惭形秽的感觉。这个不满二十岁青年成熟地让人敬佩、愧疚又心疼。
病房里的气氛低落了好几天,到了第五天孙谚识的一些躯体戒断反应逐渐减轻,终于可以好好地喝上一碗粥,人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
孙谚识总共在医院住了七天,医生说他可以出院了,细细叮嘱了很多事情。
出院以后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能复饮,要注意饮食上的营养均衡,要多摄入维生素,精神反应严重的话要及时就诊等等。
巧合的是张吴也是同一天出院,众人一扫前几日的愁云惨淡,愉快地收拾东西出院。
在医院门口分别的时,孙谚识跟张吴说有空请他吃饭,感谢他的照应。张吴笑呵呵地说他更想吃朗颂做的菜,朗颂连忙说没问题,于是就这么约下了。
孙谚识本来就瘦,住院一周愈加清癯,走路都有点轻飘飘的。
郑烨揶揄他:“现在你铁定打不过我了。”
孙谚识挑眉看他:“要不比划比划?”
“不了不了,”郑烨心虚嘴硬,“我怕你这刚出院又要住进骨科。”
朗颂跟在后面听他们俩贫嘴,嘴角一直悬着笑意。
回到蓝楹巷让孙谚识感到身心舒畅,此前他从未觉得这个破落城中村的空气是这么新鲜,嘈杂的声音是这么亲切。
虽然孙谚识还是食欲不佳,精神反应时常出现,但生理反应几乎不再出现,这让他轻松了很多,悠然自得地在家里过了两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第三天吃过午饭,孙谚识跟朗颂说要出门一趟。
朗颂立刻起身,说:“去哪里,我陪你去吧。”
“我就去一趟附近的银行。”孙谚识无奈一笑,晃了晃手里的手机,“要是半个小时之内我没回来,你就给我打电话行吗?”
朗颂见孙谚识这两天确实挺好的,也怕自己太过在意让孙谚识感到不舒服,只得点头说好。
孙谚识走到门口,想到了什么又转身问道:“小颂,你的早餐摊子不摆了吗?”
“要摆,”朗颂果断点头,“过两天就会重新出摊。”
孙谚识若有所思地“唔”了一声,但没说什么,再次转身出门,半个小时后他准时回到家,把一块用报纸包得方方正正砖块似的东西放在了朗颂面前。
第56章 “努力去做吧”(过渡章 节)
“这是什么?”朗颂抬头,下意识地问孙谚识,但其实他已经猜出来眼前的东西是什么。
孙谚识的呼吸有些急促,自戒酒以来他的体质差了很多,只不过出去了一趟,总共走的路不足五百米,就喘得不行。
手撑着桌子喘匀了气,孙谚识才言简意赅道:“钱。”他也不拐弯抹角,把钱又往前推了一点,“这里面有十五万块钱,给月月植入人工耳蜗,不够的话我再添点。”
其实这钱早在住院前他就准备取了,但他买了理财产品,赎回需要好几个工作日,还没来得及去银行取,便进了医院,这一拖就拖了一周。昨天他打电话给银行预约,刚才便去取了出来。
他在银行考虑了挺久,犹豫着是取十万还是二十万,他怕十万不够用,又怕二十万吓到朗颂,于是取了个中间数。
朗颂看着那叠用报纸包的方方正正的钱,嘴唇一碰还没开口,就被孙谚识给打断了。
“你先听我说,我们一起住了这么久,现在也算挺了解你,你话少心思沉,想的永远比做的要多。我们都是男人,你心里想些什么、顾虑什么,我也能猜个大概。”孙谚识说,“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这钱是给月月治耳朵的,你说过五岁之前做植入手术是最好的,不能再拖,这是救急;你没了爸妈,既要照顾妹妹又要养活自己和妹妹,这是帮困。最重要的是你吃苦耐劳,一点都不懒,所以我肯把这钱借给你,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可以很快还清。”他停顿一下,觑了一眼朗颂,见他神色平静,又继续说,“这钱放我这也是存在银行里生利息,你如果心里过意不去,就按银行的利率给我付利息怎么样,我就当存你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