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里拉》在电影频道上映。
罗布里如愿看到了第十放映室对他的评价。
“我们看到了三只小猪对喜剧电影市场的探索, 尤为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演员罗布里的加盟,为这部电影赋予了更多的喜剧元素,电影中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一个地下王国的统治者,他用别出心裁的表演,诠释了这个角色。”
“近两年来,新晋百亿演员罗布里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小生……”
票房号召力。
一个似乎隐形, 但实际上最为重要的东西。
到底什么叫,票房号召力。
并不单纯是,哇,某某出新电影了,买票去看。
这是粉丝的表现。
真正票房号召力体现在,一个不是粉丝的路人,逛着街闲着无聊了, 去看一场电影,在电影院里一看排片, 有A的爱情片, 有B的武打片, 有罗布里的喜剧片——
OK,就罗布里的喜剧片吧。
真正的粉丝能有多少,就像罗布里的粉丝一样,确实庞大而且多金,能给罗布里氪金,为一部《呼兰》贡献将近上亿的票房。
但电影的票房组成,还是要看路人的,这才是票房主力军。
罗布里从红起来之后,单纯地出演一两部电影男二男三角色,到后来担任电影主角,就是证明自己能扛票房的一个过程。
你以为小鲜肉们都能扛票房?
Nono,一个很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其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鲜肉,尤其是那种特别火的,到哪儿都能听到名字的那种小鲜肉,反而最不能扛票房。
扛不动啊。
为什么,一个是因为小鲜肉们更新换代的频率太快,现在能红一段时间,说不定半年一年他就销声匿迹了。
而一部电影,从立项到投资到拍摄到上映,最少都得七八个月,一年两年,这一年两年的事件,说不定这个小鲜肉就过气了。
第二就是这些小鲜肉他也沉淀不下来。
你看看真正的演员,和这些爆红的小鲜肉的气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东西,小鲜肉们有的心里清楚,有的根本不清楚,但用他们的导演和制片,心里最清楚了。
用你,不是不用你,但用你就是锦上添花的,男二顶天了,男一绝不可能。
因为都是市场检验过的,小鲜肉们担当男一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扑得水花都溅不出一星半点啊。
而罗布里的电影,也是市场检验过的,检验的结果就两个。
一个,电影好看。
还有一个,票房高。
一次两次检验也就罢了,十次八次检验,那就是含金量。
你看罗布里明年年初要上映的《华工1863》,到现在连个宣传都没有,不像别的电影一样,各大地铁、公交站、网络平台早都铺满了硬广。
但电影院里询问最多的,就是罗布里的新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华工1863》在魔都电影院线上销售平台显示,有超过30+万人想要观看。
其他电影,最多只点亮7000多想要观看的红心。
在各方催促中,《华工1863》的电影宣传照才姗姗出来了。
一张简单的宣传照。
没有演员的大头照,没有精工细作的设计画面,就简单粗暴地挂了一条铁路,铁路左边写了个名字,焦国栋;铁路右边写了个名字,罗布里。
底下一行字,2.7号,大年初一,等你来。
哪个电影宣传敢这么做?
这就是对焦国栋和对罗布里作为导演/演员票房号召力最大的信心。
回想罗布里第一部 电影《十四州》,罗布里只是男二,一年的制作期,给男一陆天一、女一赵小菲给出了两档单独宣传期,罗布里一整年的宣传只有和赵小菲上了一次上海电影节,还是因为主演陆天一匀不出时间来,才便宜了罗布里。最后快上映的时候,罗布里才现身路演,参与了电影的宣传。
《呼兰》上映了,片方给了罗布里一个单人海报,就把罗布里的粉丝激动地直接包了100场电影。
慢慢地,到《飞向托勒密》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罗布里的单人花絮比电影幕后制作合集更吸引人,点击量更大。
片方开始用罗布里的名字宣传了。
刺客N的时候,第一版出来的是罗布里的海报,第二版才出的郑飞。
到现在,罗布里甚至已经……不需要宣传了。
没有花絮,没有软广,没有海报,就罗布里一个名字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