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看到了林瑾瑜,纷纷招手让他过去玩。
林瑾瑜正愁没人当向导,这下一拍即合挤了过去。
这一通杀猪宰鸡下来天色已经渐渐擦黑了,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大家站的站、坐的坐,以那簇炽热的篝火为圆心四散着。
老人们抽着烟锅袋子,偶尔咯出一串带痰的嘶哑咳嗽声。林瑾瑜跟拉龙、木色还有张文斌一起蹲在地上,木色一边从地上的塑料脸盆里拿手抓肉吃一边递给林瑾瑜一块:“喏,你哥家的,不吃白不吃。”
鬼知道他那手都摸过些什么沙子泥巴的,林瑾瑜颇为嫌弃地接了过来,试探性地吃了一口,五花肉肥美又不腻人,葱的香味和花椒、小米辣的辣味混合在一起,有嚼劲又可口。
林瑾瑜三两口把那一块吃完了,给了好评:“卧槽,好好吃啊。”
“那当然了,”木色跟他弟以及张文斌等所有人基本都在忙着吃,盛酒的碗就放在他们手边,三口肉配一口酒,吃得香极了,光看着都馋:“要不是你,还吃不上呢,”木色说:“生日快乐。”
林瑾瑜收到了今天以来的第二句生日快乐,十分开心,笑着说了一句咱俩谁跟谁。
张文斌也过来说了句生日快乐,拉龙把一只翠绿的草蚂蚱塞到他手里:“哥,生日快乐,这个送你。”
那只蚂蚱编得非常精致,草叶鲜嫩翠绿,颜色看起来很是喜人。
林瑾瑜收下了这个小巧的玩样,想起自己发酒疯的时候也给拉龙买过一只手表当礼物,想给他,又想起东西现在在张信礼那儿,正思索着要不要现在起身去找他,就感觉到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
林瑾瑜扭头,看见张信礼从人群盘坐的空隙间挤进来,坐到了他的身边。
第72章 生日(2)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去,空地上篝火腾起一人高的火焰。
男女老幼都围绕着篝火三三两两聚成小团坐着,细碎的交谈声、笑声不绝于耳。
叮咚跳跃的口弦声不知是从哪里响起来的,一开始只是隐没在嘈杂谈话声里隐隐约约的一丝丝声音,渐渐的,那种鼓点般有力的震动逐渐大了起来,它从细碎嘈杂的喧闹声中脱颖而出,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抓住了所有人的耳膜。
人群的交谈声低了下去,跃动的篝火上空,唯有叮咚的口弦声与火焰一起肆意跳跃。
它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早也是最原始的乐器之一,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到文明初具规模的古代,再到浸泡在工业文明中的近现代,这种古老、原始而简约的音乐伴随人类走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历程。
那是一种古老而苍茫的力量,不切切实实地坐在它面前聆听一次它的声音你很难真正领会到口弦的魅力。簧片的震动强而有力,袅袅远播,一声声跟着心跳的节拍,仿佛震在你的心尖上。
林瑾瑜仿佛被定住了一般,隔着红色的火焰,认真地聆听着这古老的乐声。
一开始只是一把,数分钟过后新的口弦声加入了合奏,数枚簧片一起震动,演奏出或低沉或高亢的旋律,这些旋律合在一起,组成一首吟诵彝族人灵魂的歌。
抽烟锅袋的老人把烟锅在鞋底敲了敲,端起碗喝了一口酒,合着口弦声开始用彝语大声歌唱:
“ye ha xio nuo bu ma jie
祖屋后面那座山
ni mu nie ri cei gei zuo
曾经安息着祖灵
a wo wo zi cei ga jie
我们先祖在此生长
a wo ga zi niu bu qie
后辈如今却黯然
a qu jia su cei ga jie
这里也出生过美人
ye zi kuo su cei ju zuo
这里也诞生过英雄
a wo qie nei cei ga jie
后人却逐渐没落
a wo ne bu niu bi qie
祖灵也叹息伤神”
他的声音苍老而沙哑,却雄浑有力,不知谁合着拍子打起了手鼓,悠远的口弦与手鼓声里,男人女人们的声音合在一起与老人一同唱和。
这是一场不能在录音棚里重现和欣赏的合唱,它原始、直白,没有装饰音也没有华彩,粗犷而辽远,任何修音和处理对于它来说都是多余的,这歌声只属于大山,属于此时此地。
林瑾瑜被这自发而原始的歌声震慑住了,久久不能回神。
张信礼也跟着这歌声轻轻地哼,他的声音低沉而不失少年感,和这片大山一样旷远而深沉。
有男男女女开始站起来围着火堆跳达体舞,彝族是火和太阳的民族,他们歌颂光明与火焰。
木色、张文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人在歌声、舞蹈与火光中饮酒。他们喝酒都用吃饭的木碗或者陶碗,彼此碰杯时一碰就是一碗下肚。
林瑾瑜不好酒,主要顾着听歌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