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聊一样的,”林瑾瑜说:“确实好久了,都以为你们不记得我了。”
“记得的,你好不一样的嘛。”
林瑾瑜自己意识不到,他在这里很多人眼里都是特别的,在张信礼眼里也是……就像张信礼在他眼里那样。
木色问:“你还在读书没有?”
他皮肤黑且糙,大脚丫子穿一双一看就穿了好几年的帆布鞋。
林瑾瑜随口说:“在读啊,我们那儿很少有人不读大学的。”
“是哦,”木色扒饭:“看得出来,还像个学生。”
林瑾瑜怕自己说错话,尽管他说的确实是事实,但大家都不是单线思维的小孩了,这话听在别人耳朵里会不会有别的什么不好的言外之意……
其实木色没想那么多,虽然偶尔也会羡慕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但他对大城市并无太多向往,这样简单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的,攒笔钱,再取个老婆,简简单单单、自然纯净。
木色说:“大学生,好好读,以后工资肯定高。”
林瑾瑜说:“你们也加油。”
张文斌在一边闷声不响地吃饭,那一大盆子油、饭、菜的结合体被消灭干净后,林瑾瑜刚要走去放筷子,木色却一把拉住了他,林瑾瑜回头,看见木色从自己衣兜里掏出三块钱来,叠在一起递给他。
林瑾瑜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朝他投过去一个疑惑的眼神。
“还你的,”木色说:“冰棒钱。”
林瑾瑜已经完全不记得什么冰棒钱了,那年炎热的夏天,烈日下、水田边阴凉处,他曾经给木色,还有木色的弟弟买过一根廉价的冰棍。
那时候木色身无分文,甚至连弟弟想吃一根廉价的冰棍,他也买不起。他自顾自把这惦念了很多年的三块钱折好塞到了他口袋里:“谢你那时候的好意,利息就别给我算了。”
林瑾瑜想退给他,木色的动作却很坚决,他说:“给你就拿着啊,毕竟……我才是他哥哥。”
……
拉龙大概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到的。
他背着把原木色的吉他,穿着校服,面庞是漂亮的古铜色而牙齿洁白,左耳上戴着银色的圆环型耳钉,传说祖灵靠左耳的标志辨认子辈的灵魂。
和林瑾瑜玩得最多、最熟悉的其实是他,他进门的时候很多人跟这个几年没回家的小辈打招呼,说他有出息,在市里面读书还自学音乐。
拉龙喝了一杯酒,进门直奔木色这边找他哥哥,他一路招呼打过来,发现林瑾瑜居然也在,着实惊喜了一下。
一大堆小孩围着他想玩他的吉他,林瑾瑜也挺高兴,把那套老友叙旧的流程又走了一遍,拉龙说:“瑾瑜哥,没想到还能碰见你,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带着十分刚性的、彝族那种原生态的气息,林瑾瑜道:“这就是缘分。”
所有能盛水的容器基本都满了,该杀的猪杀完了,该下锅的肉也都备好了,只等着男方家迎亲的队伍。长辈都散在一边喝酒聊天,拉龙带着一帮小孩,坐台阶上教他们唱歌,吵吵闹闹,热闹得不行。
陈茴一直在屋里,几个直系姐妹和她待在一起,女性长辈为她准备衣服,稍作梳洗打扮。
雪比早上下得更大了点,积了一些在空地与枯草上。天更冷了,林瑾瑜在屋外待不住,张信礼让他进去火塘边烤火。
干活的时候不觉得,这会儿一停下来是真冷,加上一直下着雨夹雪,林瑾瑜往凳子上一坐,反手摸自己背后,发现最外面那层衣服都有点湿了。
张信礼进来取墙上挂着的腊肉,见他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问:“你又抓耳挠腮什么呢?”
抓耳挠腮……听他这形容词,林瑾瑜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孙悟空那“毛脸雷公嘴和尚”的样子,他道:“你才抓耳挠腮,你尖嘴猴腮,我后边衣服一层都湿了。”
张信礼便道:“你脱下来在火边上烤烤吧,十几分钟就干了。”
“这么冷还让我脱外套,我不得冻死啊,”林瑾瑜说:“这屋里也不保暖,就这么一捧火,没外套肯定冷死。”
张信礼无奈:“就你事儿多,那怎么办,穿我衣服?”
林瑾瑜怕冷怕得要死,也不假惺惺,直接问:“你冷吗?不冷就可怜可怜我!”
张信礼一直就没怎么闲下来过,他帮着起锅杀猪、打水抬水,一件件啤酒什么的东西搬来搬去,压根不冷,穿厚了还出汗。
“那你自己在火塘边待着别乱跑。”他说着伸手去解衣襟上的盘扣,解到一半好似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顿在了原地。
“?”林瑾瑜问:“干嘛,你要还是冷就不用给我,我装的,反正有火,再冷也冷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