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如苦海,出身苦、工作苦、交友苦,没东西吃有嘴馋和饥饿的苦,享受了美食有减肥和没钱的苦;没人爱有孤独寂寞的苦,有了爱人有争吵和磨合的苦。
人在这苦海沉浮是为了什么?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于是有人落发出家。
普通僧人持戒律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戒一时的欢愉享长久的宁静。
好似常人也是如此。有许多人知恋爱甜蜜,但是他们知道除了甜蜜以外,恋爱、婚姻同时还会伴随着无数的痛苦。所以他们选择了放弃一时的“**”选择单身以求安宁。
这行的便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修己身为己乐,讲究出世。
而大乘佛法不然,大乘佛法讲的是舍己身为普度众生,讲究入世。
如观自在菩萨,行的便是大乘佛法。其束发修行,有三十二法相,以入世渡人为己任。
大乘佛法以小乘佛法为基础,可不遵守寻常戒律,如金刚亦可开杀戒。但同时这就与常人修佛之心相背离,是以少有寻常僧人会受菩萨戒。
不过了凡却似对修心的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修心天生佛心、思念通达,己身的烦忧从来不会成为他头上的阴霾,入世出世于他己身已无差别。
事实上,当修心拍摄完《影》时,他就明白该如何拿起、如何放下。即便他当时身在凡尘,却也已达出世之境。
只是之后他又因这佛门的大道,因粉丝的仰慕和荆晖产生了疑问。
既然讲究出世,为何他身为佛子还要坚守佛门的大道?
佛求极乐,为何他身为佛子却惹世人痛苦?他所修的道到底是什么?
为何他非要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痛苦放下所有的感情?
出世,为什么?求什么?
修心不解,但最终他获得了自己的答案。
入世所为出世,出世亦为入世。
第70章 合一
“行菩萨道者, 亦各有己身的修行,佛子宏愿为何?”
面对了凡的询问,修心叩首:“如今佛门安定, 弟子欲向世人广传佛法,一为佛门兴盛, 二为世人普度, 请长老们授戒。”
了凡听言与其他大德长老对望了一眼,这次他们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欣然一笑后一同为修心加持菩萨戒。
受戒完毕,修心这才终于从了凡的手里接过了禅杖, 也一力接过了佛门的重任。
大德长老们看着修心纷纷露出了赞扬欣赏的神色。
按理来说如此冗长的祭礼过后, 这些长老都应该回去好好休息了。
不过他们此时却都围在了修心的身边, 纷纷问道:“佛子从今往后想要如何宣扬佛法?”
其实修心作为佛子,只需要坐镇寺中就可以稳定佛门,安享清静日子。可是修心却主动提出要修菩萨道, 这无法让大德和尚们不好奇。
修心看着他们,灵动地眨了眨眼睛后说:“长老们可知弟子下山历练一年时的去向?”
大德和尚们听到这个问题,不好意思地面面相觑, 他们何止是知道修心的去向, 他们还亲自给修心应过援、打过call, 有些人甚至还是修心的著名粉头。
不过这种事情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修心,一个个只能含糊地点了点头。
修心不疑有他,只当长老们只是单纯知道他去演戏的事情, 他于是接着说道:“古有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周游列国,如今科技日新月异, 佛门内也常有寺庙和大师创建公众号和网站。此法极大程度地便利了佛门宣扬佛法, 只是这样的方法却还是不够。”
“不瞒各位长老, 弟子从娱乐圈走一遭却发现影视文娱的独到之处。”修心坦荡地对长老们说道,“师父叫我入世历练,我却怕入世之后与旁人牵扯过深,转而想到在戏中历练。可后来我发现在戏中历练的又何止我一人?世人观影听书看剧,听的是别人的故事,看的却是自己。”
“佛子的意思是……”
“弟子宣扬佛理不为将世人渡入空门,只愿世人度过苦楚,弟子便想以佛门为名投资发展优良文娱产业,寓教于乐让世人知晓佛理。”
听到修心的计划,包括了凡在内的大德和尚们纷纷一愣。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修佛者向来以清修为主,怎么还能去主动发展娱乐相关产业?
不过他们本就是深谙佛理之人,他们略一思索以后却觉得此事又何尝不可呢?
要知道他们曾经也没有想到现在的佛门经济会架构在旅游业之上,旅游业何尝不是一种娱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