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是第一次看见自己的B超照片,感到很新鲜,按照编号,一张一张有奇妙的变化,起初只是黑白的模糊影子,像一颗豆子一样,慢慢可以看出头和手脚,直至五官都看得清楚。她脸上浮现出微笑,妈妈多么细心地保存这些珍贵的回忆啊!
还有她刚出生和满月、周岁时的照片,她在相簿里面也见过,不知为何母亲另存了一份。
最后她拆开绳子捆好的一叠信札,都贴了邮票,但一封都没寄出去过,只在一角用铅笔淡淡写着1、2、3的序号,应该是时间顺序。信封上是母亲娟秀的字迹,收信人是孟海涛,地址是淮海路18号。
淮海路18号?薄云的脑子里蹦出这个地址,她听谁说过?对了,是孟琪雅,她说她家住在淮海路18号!薄云心里一惊,母亲怎么会和这个地址有关联?
她果断拆开其中一封信,编号第五。
海涛,
今天我独自在家,好几个小时一直在织毛衣,我的肚子已经很大了,没法再去教钢琴。宝宝胎动很厉害,医生说她很健康,这么好动,真想不到是个女儿。我一直在跟宝宝聊天,她在肚子里游泳,回应我呢。怀孕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我的感受不需要言传,而是直接通过血脉相连让宝宝感受到。夜深人静时,宝宝的活动分外清晰,我觉得好幸福。这是老天爷赐予我的礼物,我无法描述作为一个母亲的骄傲和感动,我觉得我像Chun天的土壤,秋天的果树,在酝酿着生命。
此刻我给你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能感觉到宝宝在飞快成长,我几乎能听见她的心跳声,你能听见吗?
爱你的枫
薄云一连拆开好几封,都是相似的内容,独白和呓语,与其说是信件,不如说是日记,母亲的怀孕日记,太感Xing太细腻,这也许是薄枫最终没有把这些信件寄出的原因,她只是需要情感的宣泄而已。
薄云把所有信件都看完,最后一封信是她出生前一周写的,简短到只有一句话:“我已经感觉到疼痛,孩子快出生了,请保佑我们母女平安。”
最让薄云惊讶的是,一张白纸里面包着一张照片,是年轻时的薄枫教钢琴课的照片,她的手搭在一个小女孩的肩膀上,背面写着:XX年夏,孟宅,琪雅的第一堂钢琴课。
妈妈教过孟琪雅?!
第三卷:花火 208、追寻答案
薄云沉思一会儿,利用办公室里的扫描仪,把文件夹里的所有东西都扫描成数码文件,储存在手机里面,这样她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再反复研究。她做完一切之后,仔细把信件重新整理好,仔细看信封,孟海涛是什么人?都姓孟,跟孟琪雅有何关系?母亲和孟海涛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这些极其私人的信件给他,却又不寄出?她翻来覆去地想,用她19岁的年纪能掌握的全部常识和逻辑,拼凑出以下结论。
1、
孟海涛可能是她的生父,因此薄枫把怀孕的感受告诉给他听。
2、
母亲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寄出信件,说明孟海涛不知道薄云的存在,或者,他已经不住在淮海路18号。
3、
孟琪雅一定知道孟海涛是什么人,因为二十年前她已经七八岁,如果跟母亲学过钢琴,肯定会有记忆。
4、
母亲处心积虑藏起这些东西是作为某种证据和回忆,准备有一天告诉薄云一些事情。
走在深夜的冷风中,薄云突然想起母亲那句用拼音写出的遗言——Nibabashin……有没有可能字母n其实是m的一半,薄枫想写的是m,代表孟?她只是来不及写完?
洗完澡之后,薄云想到了伟大的互联网,她慌忙用手机搜索“孟海涛”,这个名字并不特别,出来的网页千奇百怪。但她尝试把孟海涛和孟琪雅这两个名字一起搜索的时候,马上就找到答案,他们是父女!薄云看到了希望,也生出更多的疑惑,孟琪雅会不会认识母亲?要不要上门去问个清楚?
薄云找个没课的下午,独自一人坐**来到淮海路,这是个深秋清寒而爽朗的天气,万里无云,好似蓝釉的瓷器那般发亮,因为太过清澈显得不真实。这种空荡荡的天空加深了薄云的忐忑。
她很容易就找到了淮海路18号,但是她首先张望的是隔壁的20号,传说中宁致远小时候住过的老宅,2米高的灌木丛把视线牢牢遮挡住,她只能从雕花铁门中稍微窥探一眼那中西合璧风格的老洋房,有个在扫落叶的佣人警惕地看了她一眼,她慌忙低下头去,快速离开。18号的房子和20号类似,绿树坏绕的西洋风格的红砖房子,长形落地玻璃窗,弧形大露台。笔直车道两侧是还未完全凋谢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