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上回那个十万块钱的手表我推辞了很久,让祝衡决定买个普通些的礼物。他把那娃娃报给丫丫的时候,故意说是个“小礼物”,可其实这娃娃比丫丫个子都高了。丫丫起身接过娃娃,简直都不能合抱上。她高兴又蹦又跳起来:“谢谢伯伯!”
祝“伯伯”被她这么一谢,更是红光满面。韩晓在旁边看着,眼睛在一大一小两人之间来回逡巡,不知怎么就问一句:“诶,祝大哥喜欢小孩,不知道是喜欢小小子多一点,还是喜欢小闺女多一点呢?”
她这话我一听就有种不好的预感。祝衡跟她打哈哈:“哎呀,婚都没结,说这个有点太早吧?”
“嗨,这跟结婚不结婚不妨碍,就是个心里头的倾向。”
“哈哈,”这么一来,祝衡被问得有些不好意思,爽朗一笑,答:“闺女好,闺女懂得疼人。”
韩晓显然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她转过去,对丫丫说:“丫丫,这个礼物好不好?你看,祝伯伯真是很喜欢丫丫呢!”
话说到这里,我有些猜到韩晓要做什么了。
之前有一次,我看到网上关于“干女儿”“干爹”的新闻,还跟韩晓打趣:“看来现在这些词儿都已经坏了,别人就是想认咱家闺女咱也不敢了。”韩晓明显不以未然。
现在,让丫丫跟祝衡的关系更近一分的念头在她心里燃起,是啊,如果祝衡成了丫丫的干爹,那以后所有的忙岂不是顺理成章?在韩晓的心里这是一个无本万利的买卖,我要是跳出来反对,那我就是傻子。
就在我忐忑地琢磨着怎么堵住韩晓即将出口的话的时候,丫丫先站了出来。
那一年丫丫的心智已经足够成长了,她12岁,开始会有意识地跟成年人保持距离,更不会跟小时候一样往大人腿上坐。韩晓一说这个话题,她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居然很主动地对祝衡说:
“祝伯伯以后的女儿肯定比丫丫可爱多啦!”
那一刻,韩晓可真是目瞪口呆。
第 23 章
那次作客的末尾,祝衡十分郑重其事地跟丫丫保证:“这个暑假,丫丫你一定会玩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这个“开心”、这个“快乐”的基础就是丫丫能够升上师范附中。很早的时候韩晓就给闺女提过醒,说如果不能进附中而是去了别的学校的话,就必须“笨鸟先飞”,暑假不能荒废,要提前准备初中的功课。这事儿丫丫跟祝衡说了,祝衡心一疼、脸一沉,就做出了如上保证。
结果他也的确没让我们一家三口失望。摇号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公平,其实里面还是有太多操作空间。首先,摇号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先后分为4批次,每一次结果出来后,都仿佛是在敲打榜上无名的娃儿父母们:赶紧去找路子!另外,并非所有的录取名额都拿出来摇号,这才是最要紧的。因为学校有好有坏,教育部门方面的说法是:给好学校一点自主选择权,择优录取尖子生,保障一下将来往高中的升学率。至于什么才是“择优”、“尖子生”的标准又是什么?反正没了全市统考,“最终解释权”全在学校。
总之,各个中学的校长都在这一时期成了权力最大的人。各路神仙争相巴结,把我妈这种教育系统的老革命气得够呛。我妈自己从前也是教初中的,讽刺说真没想到教书匠能有翻身做主人的一天。本来是孩子的升学,结果全成了父母的事。我倒还挺认可这种变化:毕竟孩子只是孩子,能让他们多快乐一天,就让他们多快乐一天。家里有路子的就去走路子,没路子的也可以去庙里烧香祈祷,总之别累着孩子。
万幸但是并不意外的是,祝衡帮丫丫办到了。四轮摇号之后,丫丫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所学校的录取名单里。而不久之后的师范附中特招名单里,她排在第三位,名义是艺术特长生。
对于祝衡我们简直不知道怎么感谢。至于他找了什么样的通天门路,我们好奇但不方便去探听。祝衡说一定让丫丫上附中,他没有食言。不过,他保证丫丫的这个暑假会快快乐乐,却兑现不了。
这不是祝衡的问题,而是另一种不可抗力——我岳父过世了。
这是生命的必然,但始终也是个意外。岳父岳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是自丫丫出生之后便有的事。所以丫丫跟我妈多一些,跟她姥姥姥爷少些。早两年岳父岳母都从各自的单位办了退休,相互照顾扶持,没让我们夫妻两人多费心。岳父有点血管脆化,一直小心保养,结果论起去世原因,还是这上面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