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了太多时间练琴,很多课没法上,去学校的时间也很少,所以有时候她说出的话,乍听之下,甚至会有人觉得她不正常不可理喻,或者误会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装天真可爱,其实不是的,她真的什么不懂,除了大提琴,她在这个社会的其余方面,可能心智和十岁的儿童差不多。除了大提琴,她什么也不懂。”
“因为去学校的时间少,为了大提琴事业,转学也很频繁,她没有真正在哪里生根过,也来不及去交朋友。而且青春期的女孩子心思都非常敏感,因为成名早,她显得太过与众不同,关注她的人太多,反而因此遭到了同龄女同学的排挤,所以可以说她没有体会过什么友情,也没有朋友。”
“大提琴给了她名声和一切,但大提琴也让她失去了很多,得到和失去,大概从来都是平衡的吧。”
“但或许她那样永远处于注目里的人生,也并没有那么光彩照人吧,时时刻刻在他人的关注里,有时候活得实在是太累了。我觉得这样随便走进人群就能融进去消失的感觉很好。”
谭湛回想起林溪曾经以林筝身份评价林溪的那些话,也是时至此刻,他才终于懂了她那句话的意义。
“当一个知名的大提琴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当一个普通人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年少成名成为一个知名的大提琴家对于林溪来说并不难,她有天赋,而天才历来被人厚爱,她们在展露出天才之后,往往只需要做一件事,那便是专注于她们的天才,只要摒弃现实里一切诱惑和娱乐,专心致志地磨炼大提琴技能,把那些繁琐的事都转嫁到旁人身上,把天赋发挥到极致,便能得到天赋的回报。然而当一个普通人却比天才难上千万倍,天才拥有成功的捷径,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荣耀和特例,而不像普通人一般需要忍耐无数重复的日常生活,天才不需在意柴米油盐,因为总有人供养天才,但普通人却只能自己供养自己,普通人会遇到困境,普通人的生活里没有夸张的戏剧化和莫名其妙的柳暗花明,他们有的是重复的平淡,人想要忍耐这种平淡,又能心态平和满足地处理好这种平淡,实际才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谁甘于自己变成平凡的普通人呢?谁能安心接受成为普通人的事实?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的生活不存在奇迹,接受自己并不拥有闪光灯下的传奇人生,接受自己永远就是忙却平凡的一粒尘土,时光洪流里掀不起任何波澜的小水花,有多少人能做到拥有这样的认知后,却还能平和努力认真地继续生活?
甘于平庸,接受平庸,享受平庸,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谭湛自问,觉得自己并不能做到,他仍旧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也并不觉得自己会有平庸的人生。
如此细细一想,他才终于再次意识到林溪这句话的深意。
她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她的话从来并不是臆想,而是自己真实的体会和经历。她做过年少成名的知名大提琴家,也做过平凡的普通人林筝。
谭湛突然想起那个夜晚,林溪用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哪怕哪一天成名,她也不会为突如其来的关注而迷茫,她不会因为成名而迷失自己,她不会因为成名而放弃谭湛。彼时,谭湛还调侃表示不相信,他如今才懂林溪那种坚定,她体会过,她都经历过,所以她才能过尽千帆似的说出那句“不会”,那是她最郑重的承诺。因为她比谁都懂的,如果醉心追逐名利,而忽略身边的爱人亲人,是会有多么令人心碎的结局。她已经无法再经历一次了。
谭湛一直自以为是了解她的,然而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是第一次真正正正地了解了她,她的挣扎、困苦、犹豫和怯懦不安,他在此刻终于全部理解。怀揣着这样一个丑恶的真相,换做是旁人,在那样一场生死悬于一线的车祸以后,忍耐着可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同时,还要默然接受最为残酷的人性,林溪在那场车祸里,从两种程度上失去了林筝,生命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醒来后将错就错,不愿去面对真相不愿去揭开伤疤,也实则是人之常情,她面对那一切的时候,也只是个19岁的女孩子啊。
☆、第三十三章
两个人并排走着,谭湛的车已在眼前,也是这时,两人才发现,雪早已越下越小,慢慢得便停了。
林溪抬了头,看向天空,她的眼角还带着哭过的泪痕,压抑了这么多年的真相,真正倾吐出来的时候,竟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她长长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