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格式上有特定要求,邮件又被退了回来。
匿名?这是个笑话。
这种Anonymous FTP服务器,说匿名,顶多只是找不到注册用户信息而已,但是其他的位置信息,线路信息,仍然可以追踪。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可以匿名的东西。
……
过于复杂和漫长的信息运输网络,他不得不耐心地等待着网页上的信息内容一行一行地加载出来。
先出来的是一个叫“文森和JANE”的文件夹。
他点开,从上拉到下,大概三四页的样子,不多,几个月才有几句交谈,全是李文森和这具叫简-多伊的女性尸体互相发送的日常信息,语气相当熟稔,应该是现实里很早就相识。
最早的对话是2006年4月1日,由简-多伊先发出,内容简单粗暴。
——“死了烦请告知,我好腾时间准备棺木,谢谢合作。Jane”
李文森未回复。
2006年5月6日。
——“刘正文失联。Jane”
无回复。
2006年7月8日。
——“文森失联。Jane”
无回复。
2006年8月9日。
——“确定文森失踪,Ann你在哪里。Jane”
无回复。
2006年9月1日。
——“确定刘正文已死,你在哪里。Jane”
无回复。
2006年11月7日。
——“伦敦墓地价格上涨,坑太多买不起,收到请尽快回复。Jane”
李文森仍未回复。
……
刘正文,就算像乔伊这样压根没有翻过介绍册的人都知道他。
因为他的头像,就挂在的走廊上。
他在当了二十年的所长,结果在十年前的一次昆仑山实地考察中,失足陷进腐朽落叶形成的“烟泡”,再也没有回来,四个月以后才找到他的尸体。
把尸体捞出来的现场照片,现在还存在沈城办公室的所长档案袋里,李文森那里有备份。这个曾经占据了各大科学杂志版面的老人,别说皮肤,连骨架都是零零散散的,根本认不出是本人,直到组织样本被送到北京后,才确认了DNA。
乔伊平静地把信息记录往下拉。
除了看见“Ann”这个名字时,他的眼神微不可见地闪烁了一下。
其他的,即便是那一句“确定文森失踪”,也没有使他他脸上的神情,出现丝毫变化。
就仿佛,他早已知悉这一切。
李文森曾在心里,用“令人生畏”这个词,来形容乔伊此人。
乔伊,他让人害怕。
他每天懒懒地躺在沙发上看书,仿佛没有什么事重要到能让他从沙发上爬起来,仿佛他对整个世界都漠不关心。
但实际情况是,所有信息,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掌握在他手里。
你永远搞不清他手里有哪些牌。
也永远搞不清,他会在什么时候,把他手里的牌扔出来。
……
这种无人应答的情况持续了整整一年,一直到2007年,页面上才出现了“Ann”的痕迹。
2007年2月20日。
——“新证件已妥。Jane”
2007年7月6日。
——“新证件有误,已寄回,重做。Ann”
2007年8月31日。
——“证件返回已收到,未发现失误,不重做。Jane”
一个月后,李文森语气终于有了一点变化。
——“我们认识了快一辈子,却把我性别填错,你重做不重做?Ann”
乔伊:“……”
原来李文森被人漠视性别的现象,并不是工作后才有的。
她是漂亮聪明有学历,但奈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要她相处超过一个星期,就会忘记她是女人。
……
乔伊慢慢地,一条一条地把李文森的信息翻过去。
他阅读一千多页的早期苏美尔古文字文献,只需要一个小时不到。
而此刻,不过短短四面日常对话,他却花了整整二十多分钟。
就仿佛,一个他从没见过的李文森,正从这字里行间,一点点浮现出来。
……
对这个叫简-多伊的女人,李文森毫无保留,每年都会有一两句犀利的评价,比如,“世界上喜欢吃鱼的人都是脑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