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这案宗,公安已经查得挺明白的,查案方向也不是没有,可怎么就没能把各个疑点的答案给查出来?”
她看向昌南,昌南被她看得莫名奇妙:
“黑资料可以,但紫筑404专案组的能力,可不在我的业务范围,我怎么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成立三个多月就解散?不过据悉,专案组的解散也是迫于压力,正如你所说,所有疑点毫无进展,凶手的侦查方向又完全断了,就算不解散,排除了孙姚娟的凶嫌之后,他们还能查什么?”
连唯一的嫌疑人孙姚娟,除了有作案动机,且这作案动机也不够有力之外,其他半点儿查不到孙姚娟就是凶手的证据。
别说直接证据了,就连拐着弯证实的间接证据也没有。
这样毫无进展,毫无所获,再查下去,也只是占了人力财力,浪费时间资源而已。
白朝放下案宗,端着茶杯起身走到书房里临窗的长沙发坐下。
跷起二郎腿,浅浅抿了一口茶,发觉仍很烫嘴,她把茶杯搁茶几上,说:
“案发现场没有打斗和挣扎的迹象,这或许是凶手在杀人后抹干净了痕迹,但倘若真有打斗和挣扎迹象,那两名死者不可能没有发出半点儿声音,可无论是嫌疑与幸存两者兼有的孙姚娟,还是对门的邻居高琳丹,或是楼上楼下的其他住户,都说了案发当晚没听到任何异常的动静。而且验尸报告里说,两名死者没有被强捂住嘴的痕迹,没有用贴纸贴住,也没有用布团塞住,尸体解剖后,也没有发现类似哑药成份的残留物,声带同样无损,且死亡时间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之间,这个时间即便是中秋夜,也大都早睡下了,早没有欢闹庆贺,安静得很,怎么会半点儿声音也没听到?”
第四十一章 对楼
昌南也跟着起身,拿着茶杯跟过去沙发那边坐下:
“紫筑小区算中等小区,环境不错,设施也不错,但隔音设备不行,隔壁的墙与墙之间,楼上楼下的地板之间,在孙姚娟家里行走四处看的时候,我特意看过材质,并不能达到高声或尖锐声音的隔音效果。”
这点白朝也注意到了,且当时案发现场客厅的窗户大开,只是拉上了窗帘,这样的隔音更达不到效果,那么关于没人听到半点儿关于凶杀案的声音,就更让人费解了。
她问:“孙姚娟家是紫筑小区的4号楼,我记得3号楼就在旁边,离得不远,恰好是孙姚娟家客厅打开窗户便能看到,是不是?”
昌南点头:“是,紫筑小区的室内设计格局都一样,3号楼有一户人家客户的窗户就与孙姚娟家客厅窗户正对着,一打开两两都能看到对方家里的一方客厅……”
他顿了顿:“你是想到3号楼那户人家里看看情况?”
白朝点头:“对!”
两人的窝是郊外位于山顶上的一幢独立别墅,在半山腰上还有另外一幢,住着一户人家。
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幢别墅,也就没有第三户人家住在这英里山上。
到车库取了车沿着微斜的山道直接下来,到山脚下用了十五分钟,昌南开得挺快,但其实白朝能开得更快。
就是她开车实在太过刺激心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从来不许她当司机,他还想长命百岁呢。
到了紫筑小区,进3号楼前,白朝往隔壁的4号楼看了眼,问昌南:
“孙姚娟家没什么特别的情况吧?”
昌南也跟着瞧了眼:“没有,来之前我看过,很平静,也很正常。”
在孙姚娟家来回走动四处察看之际,他就在各个能隐秘装上微型摄像头的角落装上监控,但凡孙姚娟家里有一丝不对劲的情况,他这边肯定能知道。
3号楼和孙姚娟家客厅窗户相对的那户人家是在403室,按了门铃后,很快有一位老爷爷来开门。
了解基本情况后,两人才知道老爷爷是独居老人,老伴早不在了,儿女各自成家,都住得远,偶尔久久来一趟,平日里都是只有老爷爷一个人独坐家里看看电视打发时间,听听收音机比比太极拳度日。
老爷爷见有客人到,极是热情,是位很是好客的老人家。
三人在客厅里坐下后,老爷爷叫安英杰,对于白朝和昌南自称是报社记者深信不疑,坐下便说:
“小伙子和小姑娘来,是想问我关于对楼那边404室的凶杀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