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谁找的?”
那位研一师兄停了步子,一脸的讪笑:
“那个,他自己毛遂自荐的,说自己带灯,还便宜,我就……”
江措皱了皱眉:
“下午六点之前重新找个,我记得我们灯光的预算是十万,我可以再往里贴钱,这几天因为这个便宜灯光耽误了多久的拍摄你算过没?”
研一师兄连连点头,赶紧边遛边掏出手机。
灯光暂时由江措的师弟张帆代替,好歹拍摄进度上来了点。
上午的戏拍完,江措从椅子上起身,拍了拍掌:
“好,大家先吃饭吧,下午一点开拍,各位别迟到。”
现场工作人员们分分卸了手里的活,去临时搭的餐棚拿饭,江措去了后期那里看上午拍的成果,前面两场戏剪好之后他眉头微皱,指了指那两条带子:
“这俩删了,明天重拍。”
两个剪辑互相对视一眼,点头,当着江措的面把那两条删了。
江措走出去,有个场务拿了他的饭来给他,他接过饭说了声谢谢,坐回显示器前边吃边看下午要拍的三场戏。
“师兄。”
边上有个陌生的声音,江措转头,是一张熟悉并且让江措想翻白眼的脸,这几天的灯光。
那男生长得挺白,个子不矮,染个最近很流行的奶奶灰,眼里带着歉意看着江措,江措夹了筷青菜塞嘴里:
“钱结了吗?”
黄玺难堪的抿嘴,他是喜欢江措,才争着来他们剧组当灯光的,因为和副导是老乡,自己又是舞美专业,所以卯足了劲想靠近江措。
“嗯,结了。”
江措看了他一眼,没说话,那意思大概是,那你还不走?黄玺叹了口气:
“师兄,这两天真的不好意思。”
江措放下筷子:
“你多大啊?”
“大一。”
江措翻了个白眼,心想副导真是脑子进水了,找个大一的来当他们组的灯光,特别是灯光这种不靠天赋异禀而靠勤奋的活。
“大一的先好好学习吧,还不到混组的时候。”
黄玺咽了口口水:
“师兄,我…我其实…”
江措笑了笑:
“别说了,没兴趣听。”
他大概知道这小孩儿要说什么,一看就是个gay,如果长得不错江措还能考虑考虑,这种一抓一大把的清秀,江措还真没兴趣。
黄玺红着脸撇着嘴走了,江措掏出手机,微信里是一个多月没见到小孩儿发来的信息:
“老师,这周你来上课吗?”
江措打了个不来,顺便给人拍了个片场的照片发了过去:
“大概还得拍一个多月。”
叶司屿的信息是一个多小时前发来的,这时候估计在午休,所以没看到江措的回复。
那天做完后叶司屿还是发烧了,人妈妈周日在家,所以小孩儿周日必须回家,江措把走路一瘸一瘸的人送回家,小孩儿坚持自己走不让抱的样子挺戳江措心的,后来在家挂水,请了两天假,江措的团队顾问周三来京,晚上就走,江措只能周二晚上就离开了朗州。
没跟叶司屿讲,等小孩儿周三来上课的时候,发现江措已经不在了。
这一个多月,两人就靠微信或者电话联系,叶司屿要上学,江措拍戏的时候又不能分心,所以大部分时候还是像现在这样,隔着几个小时聊天。
第二卷 大风吹来了
江措拍的微电影是一个现代悬疑题材的故事,讲述一个老居民楼的杀人案和大巴车中的偷窃案的种种神秘联系。
大部分场景是在一个大巴车中,拍摄时长两个多月,前半个月把外景部分拍完,接下来的场景基本都围绕着搭的大巴车场景拍摄。
主演是一个京影已经毕业五年的表演系师兄,叫檀故,演技备受业内称赞,毕业之后在剧院演话剧,没有进入电视剧和电影行业,江措是在某次偶然看到这位师兄的话剧表演后生起邀请他参演这部微电影的想法的。
但剧院排戏紧张,檀故又是台柱子,所以很难空出靠近三个月的时候投入剧组,最后还是江措请了他们学院院长说通剧院院长给檀故空三个月的时间出来。
檀故今年二十七岁,但看着就像二十出头的人,长得十分年轻,脸有些婴儿肥,走在人群里像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