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有关的诗_作者:畸人(3)

2018-01-16 畸人

  这一切,都想不通。

  我有个习惯,

  想不通的事,我会,索性不想。

  作者有话要说:  请打开窗子/我就会来临

  你的黑头发在飘/后面是晴空

  ---顾城《来临》

  全篇和着五月天的《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或者华晨宇的《寻》食用更佳哦!

  每天一更,主要部分已写完,请放心食用。

  ☆、第 2 章 远和近

  一连好几天我都没有碰过那本书,直到一个阴郁的下着雨的傍晚,我坐在窗前,望着楼下各色的雨伞迅速的移动,大大的雨滴打在伞面上,惊落了一地的星星,我百无聊赖的从书架上拿下那本《顾城的诗》,直接跳过扉页翻到书的最后,这本书是05年出版的,怪不得看上去历史感如此厚重,我对于顾城的了解并不深,原想再翻到前面看看关于他的简介,但这本书却不安套路出牌,翻看了好几遍也没看见有关顾城生平的一丁点东西。

  并不是很厚的一本书,翻开的时候还有细细的灰尘飞起,应该是许久没人读过了吧。

  仔细看,还有几处的地方缺页了,断页处还泛黄变色,但书的整体保存的比较好,没有一丁点折痕。

  看来,这书以前的主人还是位爱书人士。

  从第一页开始,我渐渐认真的读起来,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我才把这本薄薄的诗集看完。

  不知为何,在看完最后一首诗的那一刹那,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那少年忧伤的脸庞。

  我郁闷的用手捂住脸,这段时间,我怕是中毒了吧。

  可是,我再次遇见了他。

  那是一个难得的阳光热烈的下午,我与室友一起去上体育课,体育场里宿舍十分的远,所以,我们只能用跑的方式去赶课,我匆匆的从一群又一群人的身旁跑过。

  突然手背传来一阵钝痛,我的手不小心与另一个人的手碰撞了一下,“嘶……”我有些吃痛,又是在那霎那间,脑海里涌出一些陌生的画面。

  一张狰狞恐怖的女人的脸,朝着一个满脸慌乱无助的小男孩狂吼,男孩用牙齿紧紧咬住下嘴唇,蜷缩着身体任由那女人谩骂,那女人的长发粘在满是油光的脸上,脸色是灰白的,像死者在死前流露出的疯狂的表情。

  我从未见过如此真实凌乱惊惧的画面。

  “你…你没事吧?”室友拿起我的手查看伤势。

  “没事。”我望着那远去的白色身影,忘记了奔跑,我几乎敢肯定,我再一次遇见了他。

  因为,刚刚在脑海中浮现的稚嫩的脸庞与他的眉眼是如此的相似,连悲伤的表情也是如出一辙。

  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这第二次的经历很有说服力的证明了,我第一次猜想它是幻觉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是,我找不出其他理由说服我它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我第一次开始对我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小A,你觉得我最近正常不?”我转身一本正经的问室友。

  “噗呲”小A笑出了声,“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正常过?你是不是看书魔障了,终于想当回正常人啦?”

  我只是笑笑,没说话。

  “唉!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说说你了。你说你一个后,能不能生活得现代一点,改改你那老气的生活方式,不追剧,不用微博,不玩游戏的人还算是新新人类吗?不要天天抱着书看啦!”小A一脸嫌弃的曲手抱在胸前,一副要数落我的模样。

  我连忙举手投降,我妈在家里关于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唠叨我够多了,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我拿起那本缺页的诗集,随意的翻看。

  诗集很快被翻完,但我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品味和思考,顾城的诗,有欢乐也有哀愁,但我觉得,是欢乐多于哀愁的,但就是这样拥有孩子乐园的诗人,却用自尽的方式来告别他曾经热爱的世界。

  也许,快乐的代价多于忧伤。

  作者有话要说:  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和近》

  ☆、第 3 章一代人

  虽然发生了一两件诡异的事情,还跟同一个人有关,但我还是坚信着这一切是某种巧合,但日子还得照常过的,只要不再出现那个神秘的少年。

  可是吧,我这个人,是从小就备受墨菲定理青睐的孩子,小时候,不管我怎么闹腾家里人给我买糖葫芦,家里人偏不给我买,而在我对糖葫芦彻底失去兴趣时,我爸又会突然心情好给我买几串。考试的时候,万分紧张,做每一道题都是小心翼翼的,结果反而错更多,而如果我放开手来随便做做,却能够着个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