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晚餐_作者:叶眉YM(23)

2018-01-15 叶眉YM

  只是邱池生下成缺之后就没有打算继续,即使他俩符合二胎政策。

  吴方言的词汇和语音同普通话的差别在邱池耳朵里像英语和德语那么大。在婆家呆了几天,没法开□□流,吃了一肚子瓜子,听了一耳朵吴侬软语。

  邱池也体会到“异乡人”的孤独感。除了语言不通之外,风俗习惯大西北差别迥异。

  她发现走在街上遇到的人都可以和婆家由某种血缘或者姻缘联系起来。

  每个本地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她不是本镇居民,她是外地人。本地人都不用听她开口说话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邱池手长腿长,站在人群中就比多数人高一截;而且她浓眉大眼,说话爽脆,举手投足都和江南女子温柔婉约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她每天紧紧跟着赵逸兴,觉得只有这样才安抚一下内心的恐慌。这种被排除在外的异乡感,让邱池只想离开。

  赵逸兴当时决定跟邱池搬去大西北,旁人以为他是为了邱池,只有他心里知道,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离开父母。

  他和父母,呃,怎么说呢,很难交流。

  赵逸兴的父母是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爹妈。

  小时候为了让逸兴好好学习,他们晚饭后不出去散步,甚至都不看电视,怕吵着孩子。

  后来逸兴想报北京的大学,他们反对。父母坚持他只能报本省大学的志愿,不可以去远的学校:“我们南京就很多好大学的啊,还离家近,多好。”

  读书的时候,每个星期六早上七点半,宿舍的电话一定会响。所有同学都痛恨这个电话:“赵逸兴你就不能让我们睡个懒觉啊!”

  别人可以怒吼一声之后,蒙着脑袋继续赖床。逸兴就不得不爬起来接电话,心里当然有怨言。

  不过每次通话时间都很短,无论父母问什么他就嗯两声应付过去就好了。

  后来大家集资买了根特长的电话线,到了周五晚上就把电话拉放到逸兴枕头边:“响一声就接起来,不要吵我们睡觉!”

  赵爸爸赵妈妈平常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盼节假日孩子回来招待孩子。

  挣钱自己不花,攒着说要给儿子买房子用。即使后来赵逸兴搬走:“我们那房价不高,不需要花你们的钱买房子。”老两口也是一门心思的要攒钱给儿子。

  逸兴试图带他们出门旅游,他们不住的心疼钱,让逸兴体会不到快乐。

  孩子回来了呢,也聊不到一起去。他们只能一个劲儿的劝:“你多吃点。” 甚至他们能做好一桌菜自己不怎么动筷子,就看着孩子吃。

  有一次邱池蹲下来系鞋带,让逸兴帮忙拿着她的包,赵妈妈马上伸手把包扯过去:“我来背!”

  这种来自父母的爱让他觉得是个莫大的负担。

  尤其是后来看到邱天舒和张永梅的生活,逸兴越发想远离父母。

  在岳父家吃过晚饭张永梅就忙不迭的要出门:“小池你把碗洗了,我要赶去跳广场舞。”

  邱天舒更忙,动不动周末就不在家,和老朋友去爬山。

  邱池洗碗的时候逸兴喜欢从身后抱着她聊天:“你爸妈每天的娱乐生活安排的那么满啊。”

  “所以要感谢爸妈肯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和我们吃顿饭。”

  邱池和父母的关系很亲近。上大学的时候和张永梅打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生活中什么细细碎碎的东西都跟她说。以至于张永梅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说:“赵逸兴啊,我觉得我认识你很久了。小池整天跟我说你的事情。”

  邱池选课的时候还会打电话征求邱天舒的意见。邱老先生很意思:“选课啊,选一门有用的,搭配一门有趣的;一门挑战的,搭配一门轻松的。要不然大学读的没有乐趣。”

  赵逸兴怎么都没法跟父母聊天超过五分钟。

  “好好念书!”

  “我知道。”

  “别睡太晚!”

  “我知道。”

  对话结束。

  这次回父母家,赵逸兴一样心事重重。他已经可以预想对方的台词:“你回来吧,在这附近找个工作,我们帮你看孩子。”

  逸兴在附近超市买了几件礼盒装的东西,提着去敲自己父母家的门。要是邱池看见肯定又要笑的趴在他肩膀上:“这种贵而无用的东西居然真有人买,还是买了送给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