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岛纪事_作者:丹墨朱砂(16)

2018-01-08 丹墨朱砂 朱砂

  最后就是从霍敏那里零零碎碎地了解到的一些消息……

  彭苓在纸上一一做了标注,然后停下了笔,思考是否有什么被自己忽略的部分。

  女孩写到这里,也停下了笔,和书上的人一样陷入了沉思。

  “干什么呢”一个男孩突然从她背后冒出来问道。男孩看上去比女孩稍大一些,十五六岁的年纪,手上抱了个篮球,看上去是刚运动完回来。

  女孩慌慌张张地用手护住本子:“不给看不给看,我还没写完呢。”又用手肘推那男孩,“你又一身臭汗,洗完澡再来和我说话。”

  女孩见男孩依言转身,放下心来,哪知一不留神,本子就被男孩夺了去。男孩仗着身高优势无视了女孩的阻挠,把本子拿在手上翻了两页,皱起眉头:“你怎么想起来写那件事了”

  女孩见阻挠无效,便靠在桌子上道:“突然想起来了就写了呗,可惜我都不大记得了,毕竟已经过了挺长时间了。”抓起桌子上摊开的笔记本递给男孩,“我现在也就了解到了这么多,你要是有补充就写下来。”

  男孩道:“没有必要吧,都过去了。”女孩有些失落地收回笔记本,把桌上散落的纸也都收了起来。

  男孩看见女孩塞了一张纸进笔记本里,似乎就是女孩文章里写到的那张,问女孩要了过来。打量了那几个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一通,突然改了主意,对女孩道:“好吧,我说你写。”

  女孩立刻眉开眼笑道:“好嘞!”

  “先说好,我这里可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那件事我也记不大清了,也就记得一些陈年旧事,帮不了你‘破案’。”

  “知道啦,你快说嘛!”女孩催促道。

  第十二章

  许凌浊是个孤儿,从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的那种,不过好在他在孤儿院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一些的女孩,两个孩子不知为什么格外得亲近,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让他们相识,最后又一同被一户人家收养。

  在孤儿院的经历许凌浊大多已不记得了,但是有两个人却令他印象深刻——一个是收养他们的舒家人之一舒迷,还有一个却是邓月。

  邓月本来也是孤儿院的孩子,但是她在这个孤儿院待的时间很短,而等她离开之后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和舒迷成为了朋友——许凌浊后来觉得,舒家会收养自己和晚晴,里面只怕少不了邓月的推波助澜。

  然而许凌浊觉得,他记住邓月却不是这个原因,即使邓月没有再回来,他大概也不会忘记这个姐姐。

  因为她实在太特别了。

  邓月虽然比许凌浊他们大了不少,可是在孤儿院的时候也还是十来岁的样子,却总像个大人似的,办事稳重不说,处理和周围孩子们的关系更是毫不费力。

  在许凌浊的印象中,邓月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摘下过右手的手套。更让许凌浊感到奇怪的是,邓月从来到孤儿院的第一天起似乎就在找什么人,总是向孤儿院里的大人们询问有关其他孩子的信息,有时又会特意去接近某个孩子——其实邓月做得并不是很明显,要不是那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太过不合群,邓月又好像因为有点急于确认而刻意地接近,许凌浊也不会在意到,更不会觉得后来她关心自己和晚晴的举动别有用心。

  到了舒家以后,各方面的条件自然都是远胜孤儿院的。舒迷的父亲给晚晴起了名字,而舒迷则在舒父的要求下给他起了名,自此他和晚晴就算是正式成为舒家的一员。

  邓月也常来舒家做客,对于晚晴尤为喜爱,对于他则是一种稍显疏离的态度。这让凌浊在确定了晚晴是邓月要找的孩子之余,又疑惑为何舒家会多领养了一个他。好在舒家人对他还是很好的,日子也算安稳,直到舒家的两位长辈去世——甚至因为舒迷的父母早有交代,他们的离世也未给这三个晚辈带来太大的影响。

  不久,舒迷便邀好友一同乘船出行,邓月也在其中。令人费解的是,参与这趟行程的人员却在旅途中一再地变化,人数更是由不足十人增加到了几十人,而人员的组成也不再局限于舒迷的朋友,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后来加入的那些人各自的背景各不相同,却好像已经相处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相对于舒迷,这些人看上去全都对邓月更加亲近熟悉,而邓月和舒迷对于这样的变化显然是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