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宝宝出生以后,他第一次离开她。尽管知道他很忙,可是,她总是想着能多一点和他在一起的时间,特别是现在。
宝宝们依旧在安睡。
出院回到夏家,宝宝们的房间在二楼,夏雨辰卧室的旁边。这是暂时的安排,谭桂英说,等过完年,他们大家一起就搬到莲花湖那边去住,那里的房子是三层的小楼,比这边要大,住起来更宽敞。方晓悠没有说什么,因为她听妈妈说,谭桂英已经找人把那边的新房子收拾妥了,有专门的婴儿房。三岁以前,让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房间里,幼儿园开始就分开。
出院后,方晓悠就开始坐月子了,可是,夏雨辰根本没有休完假就开始上班。她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只是偶尔会在吃饭的时候听夏雨辰和父亲说什么事,是什么,她也不懂。因为事关他的工作,她也不会去问,自己只是和母亲以及月嫂等人照看孩子。
每天,围着孩子转,虽然只是给孩子喂奶,可是,她觉得自己精力不够,整天都昏昏沉沉的。看着孩子哭,她又没办法要去哄,总不能什么事都交给别人做吧?也许,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有些产后抑郁,她也是一样。渴望着他可以和她说说话,不要让她总是面对着孩子和家人。可他不是工作就是家里的事,回家来,也只是去看看孩子怎么样,然后问她一天过的怎么样,都做了些什么,之后就是睡觉了。事实上,两个孩子还算是乖了,除了吃就是睡觉,哭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这段时间,她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想和他分享很多事,他却不在。
对这样的事,她只能说夏雨辰太可怜了,连孩子的成长都没有参与,真是他的损失。不过,哪里有多少人是有很多时间陪孩子的?
时间一天天过着,孩子们也渐渐活跃起来,会笑会逗别人,渐渐好玩起来。而方晓悠也因为两个孩子饭量增加,不能再喂奶,只好给添加奶粉。家里请了保姆来帮忙带孩子,方晓悠的生活重心也渐渐开始转移了。
渐渐的,孩子们会爬了,新家的地上,两个小家伙的爬爬比赛,一天天重复上演着。
方晓悠这两个孩子,男孩子是哥哥,女孩子是妹妹。刚开始的时候,妹妹爬的好,哥哥总是输。可是呢,夏雨辰似乎不喜欢男孩子这样落后,有事没事就让儿子爬,把孩子逼的老是哇哇大哭。其他人劝他不要这样揠苗助长,他根本不听,结果招来老爹的一顿骂。
从儿子爬爬的事情开始,夏雨辰总是要强调自己身为父亲的权利,可惜,家里有比他地位更高的人和他站在对立面,于是,这个父亲的地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了挑战。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里人总不见得会意见一致。夏振海对儿子很严格,可是,到了孙子这里,各种原则就完全失效了。因此,家里总是会听到父子之间为了孩子起争执。
至于这一点,方晓悠虽然并不赞同夏雨辰那几乎是不近人情的管理方式,却也对公公和婆婆溺爱孩子的做法表示异议。她总觉得,孩子虽然听不懂大人的话,可是,久而久之,他们会从大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得到信息,从而,也就形成了孩子的脾气。因此,她认为,孩子要适当的管教。对于这两个小不点,虽然现在还小,可是,人类也是动物,会对环境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形成记忆。即便未来他们记不清现在这些事,可这些记忆将会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所以说,婴儿也是需要教育的,并不能一味的宠。
或许,她的想法和很多人都不同,也不见得会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支持,她却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在这个家里,她很难有说话的地方。看着丈夫为了孩子的事和公婆起争执,她也只有在一旁做和事佬的份。除此之外,她还能做什么?
有时候,两代人会因为教育观点相悖而争执地厉害,以至于夏振海夫妇就离开新家去了老房子住,留下两个新父母在那里手忙脚乱。
“哎呀,你就不能不争吗?为了这点事就争,你也是……”劝不来公婆,她就只好怪怨他了。
“能不争吗?孩子要是有了坏毛病怎么办?以后都是咱们自己的麻烦。与其将来头疼,不如现在好好管教!”他说。
“你说的是没错,可是,孩子们现在都还小,你又何必那么较真?”她说道。
“你这个人就是没有原则,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多操点心!”他怪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