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那碗鸽子汤,心想着:这小英丫头话虽不多,倒是事事殷勤的。她于是端起碗来,将汤慢慢喝下。
她问:“小英,刚才福伯去了冯家了,怎么还不见回来?”
小英回道:“大少奶奶莫急,福伯才去一会儿。相信冯老爷的病不会碍事的。”
正说着,福伯回来了,秀云便马上问他冯老爷的病情。
福伯对她回道:“冯老爷是吃了什么东西了,得了热病,请了郎中吃了几服药,好像也好了许多了。他让我转告大少奶奶,安心将孩子生出来。按例是生了孩子,便可以回娘家去省亲,叫大少奶奶和大少爷去冯家多住几天。”
她听了,焦急万分,明知是冯老爷安慰自己的话,但是按照规矩,她是要等到生了孩子,才能第二次回去省亲的,要不会让娘家很没面子的。她于是自言自语道:“我也是不争气,姨父都卧病在床了,我却不能回去探望,这孩子也是的,都快足月了,还不出来,要是生了孩子带回去冲冲喜,或许姨父的病能好些呢!”
福伯道:“郎中说就这两天的了,大少奶奶安心些。”
秀云听腻了这些不疼不痒的话,准备回屋休息去了。
她刚被小英扶着起身,却发现肚子一阵抽紧,疼得她立马弯下了腰。小英见了,忙把她又扶着坐下了。
小英喊道:“大少爷,大少奶奶肚子疼。”
福伯马上就跑到李太太那里取报信了。
李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池塘边,虽然秀云胖得不成样子了,李健却一把抱住了秀云,将她抱到了屋里。
李太太来了,产婆来了,郎中来了,李老爷也回来了。
屋里,产婆和小英烧水、给秀云擦汗,屋外李健、李太太、李康都站着踱来踱去。
在秀云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中,一声“哇”的啼哭,打破了沉寂。
屋外等候着的人都长吐了一口气,李太太根式喜极而泣。
李健立即跑到房门前,问道:“生了吗?”
房门打开,产婆抱着孩子走出来,“恭喜大少爷,恭喜老爷、太太,大少奶奶生了个千金。”
李健兴许是被幸福冲昏了头脑,自言自语道:“好!好!有女儿了,有女儿了好啊!”
一家人欢天喜地,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安全生出来了。
终于坐完了月子,秀云终于可以回娘家了。
秀云抱着孩子,李健着人挑着红鸡蛋,花布匹,高高兴兴地回娘家去了。
刚走到大门口,鞭炮声便响起了。门口,冯太太扶着冯老爷,看着秀云了,两人都不停擦着眼泪。
“岳父、岳母大人好!”李健拜见道。
冯老爷和冯太太都高兴地说着“好!好!回来就好。”
秀云却是看着冯老爷和冯太太,这一别一年多,冯老爷已经病的没有了一点儿气色,由冯太太和黄老婆子左右扶着才勉强站着。而冯莲花更是满头白发了。是啊!短短一年多,小儿子弃家学武,大儿子又离家私奔,两个老人真是不容易啊!
将李健和秀云迎进了屋,冯老爷被扶到了屋里躺下,秀云站在床边,不停地抹着眼泪。
冯老爷将孩子放在床边,不停地逗弄着孩子小小的脸颊,那孩子被逗醒了,张了下嘴,吐了下小舌头,又睡着了。
冯老爷道:“我终于熬到看到外孙女啦!”
李太太听了,也不住地抹着眼泪,说道:“老爷这一个月来,都是日日数着日子过来的。说是要见到阿秀,见到他的外孙女,他才舍得走。每次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只要我和黄婆子说到他外孙女,他便能强忍着吃下饭去……”
秀云听了,泣不成声,姨父和姨娘对她的好,她是铭记于心的。她说:“姨父要快快好起来才是,要活得长长久久的,要教小丫头说话,要给小丫头做纸鸢……”
姨父喃喃地说:“好……好……”
李健实在看不得这几人哭成那样,眼睛也是红了。转过头去抹了眼泪,又道:“岳父大人,按例来讲,这头一个是女孩子的,要由岳父家取个名字呢!您看看取个什么名字好?”
姨父虚弱地说道:“这我早都想好了,这孩子生在春天,正是叶子新生的时候,就给她取名‘新叶’吧!让她像新叶那样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