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那些事儿_作者:大康(28)

2018-01-06 大康

  到家的第二天,我的一个婶婶挪着颇有些沉重的身躯,踏进我的家门,从闲话扯到杂话,终于在没话可说之际抛出了目的。

  “遥遥谈了男朋友没?”

  我妈:“没有。”

  “遥遥过了年都25了吧。”

  对于老家这种一虚虚一年的算法我总是略显嫌弃。

  我妈:“嗯!”

  婶婶一脸讪笑,小眼睛快要眯成一道缝,“哎,我前几天去逛街,刚好碰到我老表家那边村里的一个做生意的人家,他们家的小儿子比遥遥大一岁,同一届的大学生,不过他还在读研,再过两年就毕业了,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家了。这一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在街口开了个小卖铺,就在初中学校附近,平常都在做耕种,水稻都有十亩,虽然他们儿子还在读书,但是可以先谈着,等他那边一毕业就可以结婚,中间还有两年的时间可以互相熟悉熟悉,咱们遥遥还可以在家多给你爸妈多挣两年钱,简直就是一举两得,而且啊,家里已经计划着盖房子了,咱不亏……”

  门外传来奶奶中气十足的怒骂:“你要坑,你去坑你亲戚去,别把我孙女往沟里带!”

  婶婶一脸的不服,“我怎么就坑你孙女了,你别张嘴就给我乱盖帽子!”

  “我们街边也有一个铺位想开小卖铺分分钟的事儿!十亩地想要我们也能种,这年头大家都跑出去打工,家里荒着的地大把,别说十亩,二十亩我都能给你找来!咱遥遥读书那么多年了,都没舍得让她下地,反倒是嫁过去了还过得像个牛一样,我是一百个不同意!还计划盖房子,我还计划着明年上北京买别墅呢!计划谁不会,有没有影子谁知道!”

  婶婶被奶奶说得满脸通红,哼唧了几句,骂骂咧咧的走了。

  此时此刻,我觉着,如果是辩论赛,奶奶是其中一个辩手,绝对是完胜。

  “遥遥,咱得擦亮双眼,咱慢慢挑,不着急,没房没车的不能跟,你看看你爸妈,靠自己打拼打拼了多少年才有现在这样,苦日子咱过够了,不能再把下半生搭进去,旁边人呐都是见不得咱好,那都是嫉妒,不要理会……”

  真正有内涵的人,求而不得只会满心遗憾,反之,则是嫉妒横生妒极生恨。

  这是一堂来自前辈的教育课。

  晚上,和周鑫闲聊的时候,本想隐晦的提一提这事儿,但有觉得有些拉不下脸,干脆跑到好友圈发了条动态。

  既然,开始是我主动,继续主动下去也可以。

  大多数情侣的双方,非男即女,二分之一的概率,谁先开始,又有什么关系呢。

  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不敢。

  不到两分钟,周鑫给我打了电话。

  先入耳的是周鑫不带恶意的笑声,轻轻的不沉不翠,煞是好听。

  “舟遥遥。”

  “嗯?”

  “我的考察期要多久。”

  我放射性的回了一句,“等你年假开始。”

  又是起初那道声优似的笑声,“好”!

  认识以来,我们没通过电话,这是第一回,刚好,也确定了关系,还是值得纪念的。

  周鑫是腊月二十五回来的。

  但我们并没我所谓的二次见面。

  这段时间,是我的朋友圈更新得最勤快的日子,只有我自己知道,周公之意不在酒。

  我小心翼翼的揣摩每一个字眼,尽可能的让它们看起来自然而随性,把我的生活一点点的剖析展现。

  某天,周鑫在我分享了张家乡稻田收割后的荒芜萧条的风景图后,给我发了新的消息。

  “去村里玩了?”

  “没,这我家门口。”

  隔了很久,他才回了信息。

  问了我一些个人信息。还有兄弟姐妹不?兄弟姐妹还在读书不?爸妈都做什么工作啊?

  我一一作答。

  那一瞬间,我读懂了他话语里的犹豫。农村人给人印象总归是带着些蛮不讲理小家子气,生怕自己和农家人牵扯上了成了理不清的官司。

  中国有好几亿都是农民,性子要强不讲理的有,性子忠厚老实的也不少。印象,有时总是以讹传讹,盖棺定论,就好比我们自古以来的处事为人判断,都是一代代的扎根进骨子里的。

  很多时候,人的性情好坏,不在于身份,只在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