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往事_作者:粥小九(155)

2018-01-05 粥小九

  “就因为是家人。”聂希泽的头深深地垂下去,又轻声重复了一遍,“就因为是家人。”

  “聂希泽,你逃吧。”

  江柔笃定地望着聂希泽的眼睛,忍不住说:“你逃吧,我帮你,你要多少钱,要去哪里我都帮你。这样的地方,会禁锢你一辈子的,聂希泽,你这么下去该怎么办?你很快就要过十八周岁生日了,成人后,你要为自己负责的,你不要以后想起来现在的妥协再后悔。”

  聂希泽的身子微微一怔,心底不可知的地方波涛汹涌,很久很久以后,才慢慢重归于静。

  他转而看向江柔的目光变得温柔淡静。

  “这世上,可能只有你会这么劝我。”

  只有江柔,这个天不怕地不怕,不顾忌所有束缚的姑娘,才会红着眼睛满面坚定地说,你逃吧聂希泽,你要多少钱要去哪里我帮你这样幼稚却无畏的话。

  哪怕他还有许多的理智,哪怕他知道自己永生永世都逃不开家庭和责任的约束,哪怕他并不会求助江柔。

  聂希泽在心里已经承了她的恩情。

  除了她,没有人会这么说,没有人敢这么说。

  而聂希泽知道,江柔这么说了,他需要的话,她就会这么做到。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或许另一个平行空间里,已经有一个聂希泽在江柔的帮助下离开了这个家,去了另一个国度,或者另一个城市,活成另一个自由自在的样子。

  聂希泽觉得,有这么一种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他最终也只是拍拍江柔的肩膀,说:“江柔,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何况,没有一个成年人会这么冲动的。”

  江柔吸吸鼻子,看着已经走到校门口的聂希泽说完这句话后,加快了步子往门口停着的黑色轿车处走去,没有回头地冲自己摆了摆手。

  他走得快,可脊背却微微佝偻,似乎压着重担。

  而曾经,这个少年在巷子里,偷偷放了待宰的狗,被人撵着跑了好几条街;

  这个少年站在流浪猫的包围圈里,像神秘而狡黠的九命猫妖;

  这个少年自顾不暇,仍旧护着为了妹妹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宋琦。

  他看上去清冷疏离,可是善待庇护所有伶仃的弱者。

  却没有人能够庇护他,成全他的自由。

  江柔在原地站定,心中莫名地沮丧,似乎受了聂希泽的感染。

  她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来。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

  李明恺不愿意受李卫平的摆布,最终还是在十二月上旬报了招警考试。

  他在家里养伤,也在家里复习,秦芩常常会多做一些饭菜喊李明恺过来吃。

  十三号那天,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全城的户外娱乐活动都自发性停止。

  那天,李明恺开车带江柔、秦芩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为一个南京人,李明恺从小到大去过很多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地方对南京人而言意义非凡。

  对于李家而言,更是如此。

  李卫平父亲那一辈,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战场之上挥洒热血。

  事实上,同胞受难,即便不生在南京,也会因血泪交错的历史惨案而深感痛惜与愤怒。

  他们买了鲜花,从停车场出来步行入馆。

  那一天天气阴冷,江柔走在安静的人流中,黑底白字的旗帜上书“国家公祭”几个大字。人们在遇难同胞的名单前停留,将鲜花排列摆放其下。

  或许这有些形式主义,江柔抬头看着李明恺和众人庄重严肃的模样,在心里说,可是这个世界需要某种仪式。

  我们需要在一些场合,一些时刻沉静下来,回望过去,感知生死。

  能够保留下来的鲜活记忆不多,能够传承的爱恨应当被铭记于心。

  他们走过和平水池,江柔看见里面有游人丢进去的硬币,她微微蹙眉,想起在北京那会儿朋友们开的玩笑话:“咱们国家的人,只要看见有水的地方就爱他妈瞎扔钱。”

  这时候想起这句话,江柔只觉得刺耳。

  而此时扑通一声,一枚硬币落在水池中,溅起一朵水花。

  江柔抬头,冷眼看过去,队伍前头两个背书包的男生相视一笑,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下,浑不在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