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_作者:寻光小筑(209)

2025-05-05 评论

  他们坐下没多久,就有个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抄着菜单过来了,“看看吃点什么。”

  小米打量了一眼,上头都是些家常菜。

  余寻光却瞟了这个男人一眼,他习惯性的观察。裤衩子拖鞋,黑色短袖,络腮胡子,微胖的脸上看不太出凶相,声音却很粗糙。

  这男人像个外硬内软的人。

  小米把菜单推给余寻光,让他先点。

  余寻光点了个经典的青椒炒肉。

  两个人吃三个菜就够了,小米便又补了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大概15分钟。”老板说完话走人,很快就来了个服务员给他们上碗碟茶水。

  小米被老板拽拽的态度激得兴奋起来,“小余,这馆子的菜绝对好吃。”

  “为什么?”

  “因为人多,老板的态度还很网红。”

  余寻光思考了其中的逻辑,“是说态度越拽,越有本事的意思吗?”

  小米点头,“就像那个段子。百万富翁说:「该死的钞票,你们离我远点,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你们」一样,越不缺什么越嫌弃什么。”

  余寻光被这种说法逗得笑起来。

  和稳重的小陈不一样,小米更活泼,话也更多,但他们共同都有一点,就是会看脸色。

  眼见余寻光的眼神开始发飘,小米立马闭嘴不说话了。

  他知道余寻光应该是沉浸入自己的世界里了。

  每次接触到新剧本,余寻光都会时不时这样。

  他是在找感觉。

  他拿到剧本后理解角色的流程每回都是一样的。先看剧本,梳理人物逻辑;再背台词,通过台词和剧情走向理解人物行为逻辑;最后深挖人物内核。

  显然,现在余寻光来到了“深挖人物内核”的步骤。

  余寻光这回主演的电影《一封来自突厥的密信》,主要讲述的是两位镇守边疆的老兵将突厥来袭的文书千里迢迢护送入京的故事。

  初唐期间,突厥屡次侵犯我朝边境。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任命开国元老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王文度为副总管,苏定方为前军总管,开始大举讨伐西突厥。

  《密信》是在这个背景基础下,由三个兵为主角,闹出的啼笑皆非又令人心酸的故事。

  大军开拔,唐与突厥的战事一触即发,前线打的水深火热,后方却由于信息的不通而显得有些冷清。

  曾在常(雷纬明饰)身为六品昭武校尉身负突袭重任,然而在一次战争中,他负伤落马,醒来后只看到一片尸山血海。

  他找到小队领导游骑将军的尸体,翻出军旗保存,又取了敌方的旗帜,然后独自开始在大漠中前行,试图找到唐军。

  没有马,没有骆驼,没有水,重伤的曾在常差点死在大漠里。

  是一位姓罗的老兵(胡继周饰)救了他。

  曾在常还没来得及感谢他就敏锐的发现,老罗可能是逃兵。

  哪怕自己的军队都被打没了,曾在常也有些身为军人的骄傲与自信,他哪里容得下逃兵?这位“半死不活”的校尉找来绳子,三两下就把“救命恩人”老罗给捆了起来。

  刚才还哥俩好的兄弟转头开始对骂:

  “你个白眼狼,你恩将仇报!”

  “你这个逃兵,卖国贼,你对不起大唐,你还敢提你对我有恩?!”

  曾在常一边不敢置信,一边搜老罗的身,他从他身上搜出来一封关于突厥偷袭的密信。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曾在常甩着密信,差点要跳起来,“你还敢带着战报跑,你,你知道延误军机是什么罪吗?诛九族,凌迟,绝后!你想跑到哪里去,啊?”

  在曾在常的恐吓下,被吓住的老罗终于大哭着招了。

  原来,他不是主动要逃的,是因为他的部队被打没了,他没办法。

  “我找不到将军,找不到大唐,我不跑我能怎么办?我哪怕跑到突厥去,我也还有条命啊!”

  法外容情。听到老罗有隐情,曾在常对他的态度也好起来了。

  “只要你不是真的想跑,那就没事。你跟我走吧,我是正六品校尉,我可以收容你。我带你去找军队,我带你去找大唐。”

  于是,曾在常和老罗便开始在大漠里寻找方向。

  可是他们一个老,一个伤,又没有物资补给,又找不到方向,到哪里去找军队与大唐呢?

  别说晚上。夜晚的沙漠那么冷,他们哪能撑得过晚上?

  一场风沙来临,曾在常和老罗即将被埋。死期将近,他们声情并茂,把这辈子做的缺德事对着天地托盘而出,然而还不待风沙埋头,他们就被人用锅铲挖了出来。

  救他们的人是个年轻的唐兵。

  老罗看着冯知平,仿若在看神明。

  “小哥,你好帅哦。”

  冯知平不语。

  他的姿态让曾在常亦为之倾倒。

  “小哥,你好酷哦。”

  把两个人挖出来后,冯知平用眼神示意他们跟自己走。

  又酷又帅的小哥还牵着一匹黑马。

  他不仅有黑马,在这片沙漠中,他还一人独享一块绿洲。

  那是冯知平的驻扎点。

  现在,他把这里分享给了曾在常和老罗。他给曾在常治伤,为他二人提供水源,衣服,还有食物。

  相处之后,曾在常和老罗才知道冯知平的名字,并且他们也明白了,冯知平第一次见他们不说话不是因为他又帅又酷,而是他一个人待久了,他差点忘记该怎么说话。

  冯知平是跟着第一批先遣部队来这儿的。

  “一年,还是,两,两年,我,我记不清了……”

  他算不清,曾在常能记清。唐军是永徽六年出征突厥,现在是永徽八年,也就是说,冯知平至少在这儿待了一年零七个月。

  独自一人在大漠里待了那么久,冯知平哪怕想起来话怎么说,他也不能说得完整了。

  他变成了一个结巴。

  小结巴一点点的,告诉曾在常和老罗他的故事。

  永徽六年,他跟着师父和将军来到这里。同曾在常与老罗一样,冯知平的队伍被打散了,找不到人了,但他又比他们幸运,他至少能找到一片绿洲。

  因为绿洲,冯知平能活下来;因为绿洲,冯知平并没有丧失回家的希望。

  他坚信大唐会胜利,他坚信大唐的军队会找过来。

  所以他每天都出去,一是为了寻找候骑,二是为了收敛唐军的遗体。

  沙漠里埋了很多唐军的尸骨,冯知平每次出去都会背回来一些。他将那些遗体收敛,火化,然后暂时放入盒中保存。

  “我,我要带,带他们,回去。”小结巴冯知平如是说。

  现在,曾在常决心带回去的人又多了一个。

  不,是多了一群。

  虽然只是个六品校尉,但是曾在常豪情万丈。

  老罗却有些担心。

  “到时候,要是有人把我们污蔑成逃兵,不仅不要我们,还要杀我们,该怎么办?”

  曾在常摸着怀里的文书,“那就装疯,卖傻。”

  他们不是故意留下来的,是同袍战友们的牺牲换回了他们的性命。

  他们没有主动离开战场,他们一直在寻找战场,寻找马革裹尸,而不是逃之夭夭的机会。

  收拾好行囊,牵着老马,带着战友的骨灰,冯知平离开了安逸的绿洲,跟着曾在常和老罗踏上了寻找大唐的路。

  然后他们开始直面危险。

  正面和一小队突厥兵发生冲突,取得小战役胜利后,曾在常对自己手下的老兵和伙头兵发出了口头嘉奖。

  尽管并不需要,但冯知平还是认真的听。

  结巴是个结巴,结巴很少讲话,结巴喜欢听人讲话。结巴不结巴之前,是队伍里的伙夫。

  “我,我那个时候,能跟着,跟着师父,做,做一百,二十个人的,饭,饭菜。”

  结巴抱着他的锅铲想师父,想家,想战友。

  老罗抱着那封密信,也想起了曾经的战友。

  “我,我不顶用哦,我是队伍里最老的,以前都是年轻娃儿照顾我,结果到最后,我这个老不死的没死,娃儿们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寻光小筑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