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韵之一抬头,就看到余寻光在嚼巴嚼巴。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炸的油条是属于能吃的东西,有那么一瞬间都愣住了。
她的脑子明明告诉她,刚才她在玩厨房游戏。
她要是把余寻光毒死了怎么办?
不不不,面团是余寻光发的,油和锅是剧组准备的,火候是余寻光自己掌握的,就算他食物中毒,也不能找她。
甘琼比较关心的是味道。见余寻光吃得香,她紧张又期待地问:“怎么样,好吃吗?”
余寻光咬了一大口,点头。
他又伸手指了指锅,示意石韵之继续。
他没吃早饭呢,一根油条怎么能满足得了年轻大小伙空虚的胃?
“你自己再炸一遍。”
石韵之将信将疑,心里没底,她重新拿起面条,揉吧,拉开,下锅时小心翼翼,只比刚才多下了一条。
不自信,太难了,她平常可是能炸厨房的人!
她精神紧绷,回忆着刚才的经验,做一步就看一眼余寻光的脸色。只要看到他挑眉毛,立马做出修改。
甘琼在旁边不说话,她用毫不掩饰的欣赏的目光端详着余寻光的情态。她不知道石韵之有没有发现,她是看出来了,现在站在这儿的哪是余寻光啊,分明是郑云开。
居然能还没开机上镜,就提前融合好了角色。
她认为,余寻光现在的状态已经能够达到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新一批油条出锅,石韵之抱着“大义灭自己”的心态吃了一口。
“哦莫!”她捂住嘴,忍不住学起最近追的剧里的韩国人,“哦一西!”
重申,后面那句是日本人。
总归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范学芹带着小孩们过来,就看到三个主演凑一块围着炸锅握着油条吃得正欢。
都是前辈,也没个正形。
而且。
“我的道具啊!”范学芹跑过去,生怕他们把拍摄素材吃没了。
“没事儿,不打紧,面团我准备了挺多的。”余寻光说着朝自己的助理伸手,获得了场外的矿泉水救援。
油条能够现炸,卖的另一份食材「老豆腐」为了更方便,副导演再三思量之后还是决定上道具,所以就导致现在余寻光吃油条吃腻了,不能喝豆腐,只能喝自己的水。
范学芹走近了,见摊位上的油条色香味俱全,伸手拿了一根。
她可不是馋,她是品鉴!
“嗯,不错,”范学芹咬了两口,幸福地眯起了眼睛,真的开始品鉴,“这油条外部酥脆,里头有面团的软乎和劲道。吃在嘴里也不油,只有一股面香……”
范学芹朝余寻光竖起一个大拇指,“余师傅,面发得好啊。”
之前在通州的拍摄戏份,有涉及到厨房的活计都是余寻光在帮忙,对于年轻人的本事,范学芹只有“佩服”二字。
听说这功夫是他为了拍戏特意去学的,好像就是暑假播的那部《密信》。
在范学芹心里,余寻光是一个认真演戏的好演员。
余寻光心安理得地接下了这份夸奖。
他之前在宁川学的是炒菜,现在的面食是他拿到剧本后现学的。按照云开哥的想法,他这么优秀,就该被多夸夸。
说起来,拍《大树下的儿女》,余寻光给自己做出了一套新的表演理论——在心里树立第三人。
现在他的身上有个人余寻光的意识,有演员余寻光的意识,还有角色郑云开的意识。反正他拍完之后会见到郑云开,为什么不能在拍摄期间,提前往自己的心里放一个郑云开呢?
他把片场的情感、节奏,全部都转移到心里的那个小人身上去,他就当自己的身体里提前住了一个朋友,他会更冷静的从第三方观察那个小人。
这种表演方法区别于以往的体验派,也不像是技巧性的情感替代,余寻光觉得这种方式更像如今被国内院校表演教材里弃用的“间离派”。
所谓间离派,又称布莱希特派,这种表演方法一般用于舞台剧表演居多。讲究的是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抽离关系。简而言之,演员在演出时,会时不时地跳出第一视角,以第三视角去诉说整个剧情。观众看的是角色,也是演员。观众接受着故事的剧情,又因演员时不时抽离的表演认识到这只是一部戏剧。
总而言之,间离派是不存在所谓的“沉浸式体验”的,它对演员来说是一种更加自由的表演方式。
当然,余寻光现在使用的方法算不上间离派,只能说,那是他自己胡来的一个融合。
他没在间离观众,他在间离自己。
这种方法余寻光琢磨了很久。他在演朱明祎的后半部分时,就浅试了几场,因为没什么效果,他总结,归纳,重新制定理论,然后在拍《大树下的儿女》的第一场,重点使用这种方法。
用到现在来看,效果还挺不错。
余寻光想,如果这种方法能够支持得住他把整部戏演完,他以后就再也不用考虑诸如“情绪戏伤身”、“角色太沉浸难以抽离”、“被角色的三观恶心”等之类的负面情绪影响了。
他的身体和心态都会健康很多。
易崇也不用再战战兢兢。
话说回来。
喷香美味的油条轮到范学芹这里就结束了。
三个小孩还得拍“饿”戏。为了达到效果,他们特意从昨天晚上空着肚子撑到现在。范学芹怎么会舍得让他们辛苦熬出来的状态白费呢?
演员准备好了,道具也准备好了,等灯光调试好,《大树下的儿女》各组部门全体就位。
范学芹抓着还没吃完的半根油条坐回了导演椅。
“各部门注意,开机了!”
“开始!”
《大树下的儿女》剧组当然也有群演,是兄弟单位黑省电视台联系的当地剧团的演员。但是今天群演需要露脸的镜头不多,范学芹没有特意去折腾别人,只是安排了十来个剧组的工作人员,换着衣服在镜头里走来走去。
按照计划,范学芹先拍了韩雅清和焦丽娟推着车,从远处过来的画面。
烟雾缭绕,那是特效师安排出来的生活的气息。
同时伴有人工大风和雪。
石韵之推着车,眯起眼睛,自然地做出被冷风吹得脸颊发冷,缩着脖子躲避风头的动作。
等甘琼把三轮早餐车停好,再准备下一场。
第二段是下油条、卖早餐的特写镜头。甘琼和石韵之分工合作,前者负责端老豆腐,售前,后者负责炸油条,打包。
在开机之前,两位演员练习好了速度,也提前炸好了半锅油条。
等到剧组开机,二人开始行动。
这一组镜头,范学芹特意让机器开着多拍了一会儿,实在是前面几轮演员的动作不够麻利。
等这条拍好了,就到三个小孩的场景了。
这里有两条内容要拍。范学芹先拍何晓强、宋金红、孙国强三人求早餐的内容。
焦丽娟看着面前三个小孩,面色不忍,“大冬天呢,你们三个娃娃清早在街上闹甚了?”
韩雅清说的却是普通话,“对啊,你们的爸爸妈妈呢?”
三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
焦丽娟皱着眉,还是觉得他们可怜,她刚回头刚打算发表善意,却见韩雅清已经开始舀起了老豆腐。
她明白了意思,赶紧开始包炸好的油条。
韩雅清舀了一大碗,问面前的小孩:“够不够啊?”
宋金红眼睛一亮,刚要点头,就有一只手从他们后脑排队拍过来。
孙国强回头,惊喜大喊,“大哥!”
郑云开握着他的脑袋,右手把他拨到自己身后去,左手捞住另外两个。他直直地看着韩雅清,很不好惹的样子,“他们几个可没有钱。”
韩雅清虽然有些尴尬,但仍旧是撑着一脸的笑意说:“我请你们吃的。”
“不用。”郑云开抬了抬下巴,从泛着毛边的口袋里掏出一枚纸币,直挺挺地伸给旁边的焦丽娟。他的眼睛一直紧盯着韩雅清,像是生怕她跟自己抢孩子,“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