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_作者:寻光小筑(336)

2025-05-05 评论

  这是为了整段戏好。

  当然,为了避免傅文光想得太深,余寻光时常会帮助他进行更专业的梳理。

  好比这场戏结束后,他就跟他主动提起:“义龙,平常没事的时候,要多读书。”

  傅文光还以为余寻光说的是围读会上的事,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余寻光看出他没理解,便把话跟他说得更明白:“你的天赋很好,不要白白浪费。有很多东西唯有了解,才能深入。表演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发展到现代社会就成了传播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往后你会参演许多的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内核,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思想不够明确,你就会被别人的价值观影响。所以我对你的建议是,尽量在承受别人思想时,先给自己的心灵垒上一片坚不可摧的墙。”

  这些话从来没有人对余寻光说过。

  在他踏进演艺行业后的第二年,他就开始接受李传英、廖敬春等人的思想。非常幸运,这两位前辈都很好,他并没有受到恶劣方面的影响。又因为他在之后收到了陈敏笙馈赠的“对知识的追求”buff,他通过读更多的书完善了自己的三观,补齐了这方面的缺失。

  余寻光不确定傅文光未来是否会像他一样幸运,他出于过来人的角度,把这番建议说给他听。

  一个人只有自立了,才能自强。

  而且傅文光现在本来也还是个学生呀。

  “去看自己的书,去走自己的路。如果你有梦想,那就努力不懈地坚持下去。”

  傅文光在不少剧组里摸爬滚打过,“早慧”是他在这个行业里自己获取的第一份礼物。

  他当然能够听懂余寻光的话,由此他的心情更加复杂。余寻光叮嘱他多读书,对他讲述读书的重要,他像沈老师一样对孩子们循循善诱。这太奇妙了,怎么会有演员和自己的角色这么相象呢?

  要知道这些话他是头一回听到。在以往,甚至连父母都不曾跟他说过。

  这一刻,在傅文光心里,他对余寻光的情感不再是移情,他是真的这样认为:余寻光就是个沈竞先一样好的人。

  3月的津市还是有些冷的。

  虽说有黑夜帮忙遮蔽,但余寻光在出门穿搭上还是用了点心。最近狗仔跟拍得勤,余寻光也学着别人往衣柜里添了许多黑色的衣服。他今天就穿了件黑色的冲锋衣外套,戴着宽边渔夫帽和口罩,连眼睛都被过长的头发遮了半拉。

  这样应该没人能认出来他吧?

  潘泽永挑了一家带帐篷的露营烧烤,兼具了私密性和透气性。

  两人在小桌子前相对而坐,一盅热酒,几手肉串,从香气和热气中感受生活。

  “现在圈子里以年轻人为主角的正儿八经的剧本,太少了。”

  现在流行拍小说改编,对于年轻的男演员来说,最好的选择是男频的“大男主”,其次是女频的“感情戏”。

  “其实已经变多了,在我红了之后。”这句话不是自夸,是真实情况。

  余寻光红了之后,一些制作公司为了获得他的青睐,创作了很多适龄的男主剧本拿给他。

  潘泽永觉得奇怪,“怎么没见你接?”

  余寻光实话实说:“大部分都没能过我经纪人那一关。”

  易崇一直在贯彻余寻光的原则:不选择不完善的剧本。

  现在好多剧组立项时剧本都不全,把演员骗进组里边拍边写,还美名其曰是为了效率。

  潘泽永听得直点头,“对,这也是圈子里的怪象。”

  他一直认为创作是不能够被干预的,可现在这种“半部剧本”的情况太常见了。剧组拍到后期,通常是这个主演有这种想法,那边的资方又想塞进来一个人。为了能赶得上进度,编剧还是以团队形式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拍出好剧?能够保持第一集和最后一集主角的内核一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潘泽永拿了一根烤串,油滋滋的,放在嘴里嚼,“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很困难?你一直缺少合适的对手演员,不能够经常为你提供感官上的刺激。”

  余寻光不饿,他吃得很斯文,“还好?我演戏的成就感不在这上面。”

  “那在哪里?”

  “能够尽我力所能及,完整塑造一个角色的灵魂,我就很开心了。”

  潘泽永微低着身子,盯着他,“所以你不会放弃表演?”

  余寻光失笑,“我为什么会放弃表演?”

  潘泽永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脑补,“天才都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我怕你会因为觉得没意思,所以不干了。”

  “不会啊,我至今仍旧对表演充满激情。”

  这倒是真的。

  光是余寻光花在角色上的心思,潘泽永就足够佩服。

  《天才算法》是一个涉及到数学的剧本,为了防止漏洞,剧组特意请了京市十分出名的数学教育团队来做艺术指导。一般有做题讲题的戏时,这群真老师就会在现场旁观,负责及时指出工作人员注意不到的漏洞。剧组里,一概涉及到数学的方面全由他们负责,他们教小演员,教剧务,唯独没有教过余寻光。

  用老师们的话来说:“余老师的水平够用。”

  他是真的拥有初级竞赛水平的数学功底。

  并且他还融会贯通,提前准备教研,自己早就练习好了怎么给学生讲课。

  他在讲台上的台风,专业人士都挑不出太大毛病。

  “余老师真的和老师一模一样。”——这是那群真老师的原话。

  接下来潘泽永没再问了,当他明确的知道余寻光对表演的热情,其他的一切疑问将不复存在。

  潘泽永解决完自己内心的疑问,余寻光反而又有了问题。

  他啃着一根肉串,幸福地眯起眼睛,“我最近发现了,我有某方面的进步。”

  “嗯,具体是指……”

  “我会开始判断对手演员演的戏。”

  “像傅文光这种水平的,不在你的判断内吧?”

  余寻光笑了笑,他发现这群导演在背后都挺毒舌,“我最近在琢磨甘琼老师演的戏。”

  他跟潘泽永说自己的间离法,说《大树下的儿女》,说韩雅清,说郑云开。

  “我以前很少有把我自己代入他人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也不是说很少……是时有遗漏。最近我会把[韩雅清]这个角色翻出来私下自己演,然后跟甘老师的演法进行对比。”

  潘泽永说:“这很了不得啊,”他笑了起来,又说:“等你能够站在所有角色的角度把剧本演一遍,你就能做导演了。”

  从演一个角色,到很多角色吗?

  余寻光想,他是不知足的。他突然在心里期待起那一天。

  他们两个向来是想到什么聊什么。才说起演员,又说到导演。

  “你觉得导演和演员的区别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余寻光细想了一会儿,才给出准确的回答,“演员只需要对自己的戏有了解,导演需要对所有场景有画面。”

  这句话说出来容易,但要做好真的很难。

  导演都是一群喜欢思考的人。他们的想法越多,想要的就太多。带着那样的脑子到了现场,拍着拍着就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从而造成大量废片的产生。

  潘泽永说:“工业电影时代讲究的是速度,是快。「十年磨一剑」现在已经不吃香了。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干什么不成?再拿以前的那套当噱头表真心,观众只会认为你能力不行。”

  就像《天才算法》,潘泽永就拍得很快。

  “现代电影对导演的素质要求确实会更高。”

  余寻光还戴着沈竞先的眼镜,在灰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睛仿若明珠蒙尘。

  潘泽永望着他,并不在意。

  “余寻光,你对工业电影怎么看?”

  余寻光不假思索,快速回答,“那是现代选择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潘泽永掐着酒杯抿了口酒,“找你演这样的戏你会抗拒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寻光小筑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