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文艺青年余寻光
电影市场上, 每年都会出几部主旋律电影,诸如红色题材,现代战争题材。比如说余寻光前些年拍摄的《密信》也能归属其列。这类项目在制作时享受影视行业政策保护, 在投资、甚至税收方面都有优惠政策。电影上映后, 只要不是太烂,观众出于情怀都会买账,让票房有个保底。拍得好的话,票房上限还极高。所以几年下来,当制作模式成熟后, 便成了大公司每年运行的电影类目里的最优选。
《飞驰救援》是巨鹿明年国庆主要推出的主旋律电影。
和其他类型电影一样, 《飞驰救援》采用港城制作团队,从导演到编剧、到摄制, 全部都是现代工业化下且配合了多次之后的成熟体系。除开剧组调度方面的时间,演员通告单上展示的拍摄时间, 大概会把控在58天内。
《飞驰救援》并不像大众想的那样请了裘白来做男主就是一部动作戏。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前些年现实生活发生过的,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去扑灭山城漫天山火的故事。
余寻光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位以开摩的为生的摩托车司机戴亮,他和做服务员的妻子经营着一家三口,是一个实打实的底层小人物。山火燃起后,他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朋友,组织车队, 帮助运送消防物资上山,为扑灭山火的行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剧本读取后,系统给出了[A-]的评分,并传过来两个技能:“山城小路地图全知道”与“摩托车技术(入门)”。
朴素但实用,这是余寻光对戴亮的第一印象。
飞驰的剧本早在今年5月份就递到了余寻光的手里。一直等到《盛阳之下》杀青,又忙完了《官运》的相关活动, 余寻光才给助理们放了假,自己提了个行李箱,独自来到了山城。
他提前做好了攻略,公司方面也有安排,一下车,就直接往住的地方去了。
为了找到角色的感觉,这回,余寻光又要“没苦硬吃”,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来体验生活啦。
临时租住的房间是个老城区自带厨卫的一室一厅,属于老破小,地方还没有余寻光平时住的酒店大。因为是短租,租金方面会比其他地方要高一点,这些都被余寻光记在本子上,是得靠后期“拉车”赚回来的提前消费。
老破小的房子,首先采光就是个问题。由于楼层较低,哪怕是夏秋时节的中午,屋子里也不算亮堂。余寻光进屋后开灯一看,发黄掉粉的墙皮和简陋的家具,特别有以前某个年代的感觉。
他文青病犯了,觉得这样看还挺有氛围感。
屋子有短处,自然也有长处。余寻光站在窗边,毫不费力的把远方高楼大厦之后的江景收入眼底。
当时他正在跟易崇通着电话呢,易崇见电话那头不出声,主动问:“看到房子了,怎么样?”
余寻光客观的评价:“比三和村的房子还要旧。”
他还没住过年纪这么大的房子呢。
易崇试探着问:“再给你换一个?”
“不用啊,挺好的。”余寻光擦了擦下巴的汗,找了一圈,只看到屋顶上的吊扇。
他找到墙边的开关,看着呜呜渣渣开始转动的吊扇,恍然间感觉自己真像回到了90年代。
真的,难为他的团队了,给他找这么一个破旧的地方。
易崇在电话那头仔细说:“卫生方面呢,已经做好清洁了,淋浴喷头什么的我们也给你换了新的。线路也有人检修过,不会有断电啊,线路老化的问题。你别看房子挺破,还是通了燃气的。你不是说想试着自己做饭嘛?厨房用品也给你备齐活了。”
余寻光顺着他的话,在这个拎包入住的房子里一一看过。
哪怕现在是9月了,山城也是热得很。易崇担心余寻光住得不舒服,收拾这里时还起过装空调的心,被余寻光开口拒绝了。
“没关系,太舒服了不好,我又不是来享福的。我不太怕热,而且不是铺了凉席嘛。”
就算再热,能有几年前他为了拍《烈火英雄》时在消防大队里穿着全套工作服训练时热?
其实还是被照顾得太过了,按理说,这些东西他自己去弄才最好。
但余寻光也不会把话说出来,他不能让真心关心爱护他的人伤心。
参观了一圈,确定无误后他就准备挂电话了。
易崇叠声嘱咐,“哎哎哎,你记得啊,每天晚上回家之后往工作群里发个消息,汇报一下,至少让我们知道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余寻光笑着答应,“好,我会跟你们分享生活的。”
结束聊天,一个人,余寻光开始把自己带来的衣服塞进衣柜,顺便整理一下房间。
今天的温度是正常的37℃,头顶的吊扇不算有用,余寻光稍微动弹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他去洗了个澡,然后换了衣服,戴上帽子和墨镜,踩着拖鞋按照地图,去了附近的车行。
他决定要买一辆二手摩托车。
余寻光以前没有买车的经验,这回为了丰富自己这段空缺的人生经历,挑车的时候,也没有去求助哪个朋友。他自己在网上查了攻略,依次去对比了网友们推荐的三家二手车交易店。
一整个下午,到傍晚,他都在忙这个。
看完车,他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了一些不太新鲜的打折菜带了回去。
余寻光住的屋子是步梯的二楼。他回家时,夜幕已黑,各户人家闲聊、炒菜的声音不绝于耳。城市里某个角落的烟火气将他紧紧包裹。他感受着这一切,一点点地迈步上楼梯。感应到声音,头顶的白炽灯照亮周围,引得他抬头看了一眼。
如果是钨丝灯,是那种昏黄的灯光落下来会更有感觉。
掏钥匙进屋时,隔壁那间房的邻居还露头出来好奇地打量他。
余寻光看着这个只有半门高的小女孩,冲她笑。
小姑娘穿着夏季校服,领口处挂着半新不旧的红领巾。她的皮肤是被夏天晒出来的黑黄,所以显得眼睛特别的黑亮。软趴趴的头发被紧紧的扎成马尾,发际线处有一些胎发黏在有些汗的脑门上。
她扒着门框,眼神虽然怯生生的,却有勇气跟他搭话:“你好。”
是蛮标准的普通话。
余寻光便也回她,“你好,吃饭了吗?”
女孩摇头,然后转身回屋去了。
屋子里有些黑,余寻光借着走廊的光亮开了灯才进屋。他把钥匙放在门口的桌上,换了拖鞋,打开风扇,吹着外头飘进来的热风来到了厨房。
鼻子里全是某户邻居家做菜飘出来的辣子味,余寻光充分判断了一下,对方做的应该是辣子鸡。
他提起手里的袋子,看着里头的酸菜和鱼片,决定和这位陌生厨师一较高下。
等出锅了上面撒点花椒,用热油一烫,可不得香迷糊啦!
虽然食材都在菜场处理过,但等到上桌,也是大半个小时之后了。余寻光处理好灶台卫生,才拿着碗筷提着小马扎来到客厅,在风扇下吃晚饭。
屋子里没空调,为了凉快些,余寻光也学着别人开着房门。
一顿饭,吃得神清气爽,吃得满头大汗。
余寻光这时通过窗户去看远方的城市,只望见星星点点的灯光,和被高楼大厦遮挡住的江面。
还有轮船的鸣笛声。
太有感觉了。
他发了会儿愣,脑子里已经有一个生活在红尘里的青年的故事了。
山城,可真是一座充满故事感,令人遐想无限的城市呀。
挥洒完自己的脑细胞,余寻光把屋子收拾干净,又关上门,出去散步,消食。
往附近稍微转悠一圈,来到地铁站,看到里面一些纳凉的人,他也决心要来这儿蹭空调。
他买了张电子地铁卡,就以上车的地方为起点,坐到了终点站,又坐回来。
现在是晚上9点左右,已经不算高峰期,地铁上的人没那么多,余寻光还能有坐。车厢里,汇集了一些出门去玩的年轻人,也有返校的大学生,更有刚下班的打工人。
借着墨镜遮挡,余寻光毫不费力地观察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