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寻光开口,先指着上头男主角“苗连凯”的名字说:“这不是我的角色吗?”
武晨远点头,大概是室温太高,脸颊莫名泛红,“师兄,你的角色名字叫兰玉修。”
余寻光“啊”了一声,赶紧去翻文本。
苗连凯一开始以家族为傲,是兰玉修让他觉醒自我。对于苗连凯来说,兰玉修是他的精神指引者。
想到这种角色特性,余寻光心里有些复杂。
他再度抬起头望向武晨远,嘴唇动了动,却没把话说出来。
创作者一般会在自己的作品里投入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兰玉修和苗连凯这么明显的特质,他怎么看不出来呢?
第194章 《少年之死》兰玉修
舞台剧剧本的后面, 附有几页武晨远未完成的电影故事梗概,这里面的才是潘泽永要拍的那版《少年之死》的真正剧情。
武晨远解释说:“舞台剧和电影的关系,前者更像后者的衍生。其实我最开始确定的主角就是兰玉修。只是因为我暂时没能够一口气完成世界的塑造, 又想看一下效果, 才先用苗连凯的故事做一个市场测验。”
如果舞台剧表现不好,武晨远便会酌情修改。
《少年之死》的故事被他特意放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讲的是在战争年代,一群十七八岁正在形成自我和三观的少年们在一所寄宿学校里的故事。剧名为少年之“死”,死的却不是“少年”。
作为主角之一的苗连凯是家中独子, 他出生于上层社会, 在父母的宠爱和充实的金钱的呵护下着长大,物质和精神上的充裕让他养成了跋扈的性格。他从小便为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地位骄傲, 理所应当的接受着阶级的存在。他明明还能算个孩子,却熟练地使用着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规则, 以出身的好坏去评判周围人的价值。
因为战争,苗连凯所在的贵族学校和几所普通学校合并了。在合并的当天,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苗连凯发出声音,他想团结起所有人为新学校制定新的规则。
他妄图把社会上的那一套带到学校里来。
在众人的拥护下,迎新会上,本该表现出友好的学生代表苗连凯发出了以下发言:
“贫富之间就是存在差距的。哪怕拥有天赋和智慧,也会被由缺少金钱和地位造成的信息缺失而止步于此。你们或许应该感谢这所学校制定规则的人, 因为来这儿读书,可能是你们人生中唯一接触到上层社会的机会。”
他一定会要让那群下等人明白,什么叫“认命”。
当他说出这句话之后,平民学院的学生们一片哗然,老师的脸色也很难看;贵族学院的学生们却开始鼓掌,吹口哨, 他们的老师们亦高高的挺起胸膛。
得到拥护,苗连凯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他开始变本加厉。
哪怕事后有平民出身的同学找到他,大胆的让他道歉,苗连凯也绝无悔意。
“别傻了。哪怕你聪明,有才学,如果没有匹配的出身,稍微想想也能猜到你会扮演什么身份。”
“能让你们这种人进入学校继续读书,已经算是社会制度的宽松了。要知道井底之蛙固然可笑,但谁又能反驳愚昧的下等人至少会生活得幸福?不要觉得我的话是在悚然听闻。我父母作为社会的成功者早就告诉过我,对你们这种穷人来说,一旦让你们见识到世界有多广阔,你们就会因为知识和智慧而自怨自艾。你会痛恨这个世界的不公,你会愤懑自己不能得到想到的一切。你不满,你贪婪,你会指责身边所有的一切!你们不能不能理解,「不公平」本来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独一份规则!”
“一个徒步在街上行走的人,怎么会赶得上那些坐马车的人?当然,你努努力,或许是能够让你的儿子坐上车的,可那概率嘛,就很难说了。你能保证自己是那千万分之一幸运的人吗?你们能料想得到当你们有车坐之后,富人们已经开上飞机了吗?”
苗连凯不辞辛苦做着思想的开辟者,他以暴力的手段打压着每一个试图往上爬的人,他要让所有痴心妄想的人明白,富人就是要比穷人高贵,而穷人活在世上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认命”!
“我知道外面正在打仗,但这能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就算上战场,我注定会是将军,而你们永远只是是士兵,是炮灰。你聪明的话,就该明白我们之间的区别。”
苗连凯是傲慢的,是不可一世的,是高高在上的。
同时也是封建愚昧,眼光狭隘的。
但他偏偏又是有能力的。
这些东西都在舞台剧的剧本中有体现。武晨远并不怕塑造一个不完美的角色,也不认为角色有了瑕疵会不美。苗连凯是有成长路线的,他的好与坏武晨远都没有隐藏,电影剧本唯一和其不相同的,是加入了兰玉修的视角。
在学校照着苗连凯的预想划分出来了“阶级”之后,班级里突然转进来一位转校生,那人便是兰玉修。
兰玉修同样有着富贵出身,他的家庭成分甚至比苗连凯还要好上一些。只不过因为兰玉修早早地失去双亲,他被寄养在叔叔家长大。要从这方面论,他的身世又是那样的凄惨和坎坷。
苗连凯最开始对兰玉修表现出了出于社交礼仪的同情,然而当他得知兰玉修的父母竟是有名的“战争英雄”后,这种同情变成了嘲笑。
“太蠢了,我说真的。明明有那么多的人可以代替他们去送命不是吗?”
兰玉修并不为苗连凯的话生气,他反而耐心解释:“生命是平等的。我父母的命并不比别人的性命高贵多少,我相信他们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
“哈!”苗连凯笑出了声,不知道是为“平等”,还是为“深思熟虑”。兰玉修转学过来的第一天,他就开始用异样的眼神打量他,“你同情弱者,你视粪土于浮云,你拥有高贵的灵魂,是吗?”
苗连凯当然是聪明的,以至于他能轻而易举的从兰玉修的一句话里分析出他的心中所想。
“你不是我们的同类。你叛逆,愚蠢,你不知感恩,你也没有对地位和权势的敬畏!”
苗连凯记得父母说过,兰玉修这种异类就像瘟疫,是能像病毒那样快速分裂传播的。他现在正带领所有人干着一件大事,他不能让兰玉修这种有思想的变数影响自己的“统治”。
所以苗连凯要将兰玉修打为“阶级的背叛者”,他将带领所有人排挤他,孤立他。
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接触他!
而兰玉修呢?他并不把这种小手段当回事。他认为他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来交朋友的。
兰玉修的父母是战争英雄,他的叔叔也是觉醒了反抗意识的自由主义战士。兰玉修失去父母后,他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之下,兰玉修接触到了封建,也了解了何为“进步”。
他从小就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他不认为从大人或者是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就是正确正常的。
“这个世界该是怎么样,和我以后具体要走什么路,应该在我足够了解之后由我自己决定,对吗?”
“是的。”叔叔非常欣慰兰玉修能有这种“思辨”的本能。
正如苗连凯所说,因为地位,因为财富,兰玉修很小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很多人花费一辈子都不会明白的道理。他的学习生涯里,既有传统的老旧思想,又有新兴的平等主义参与。他在两种对冲的理念中夹缝求生,他依靠自己攫取到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形成了一套连大部分成年人都未能觉醒的三观。
若要想进步,阶级主义是不能够有的。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应该团结起来。
在此期间,或许会有些人不愿意主动配合,兰玉修也认为那是人之常情。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什么叫真理?拥有绝对的力量就是真理。
苗连凯拥有权利,所以可以通过人群的力量来“处置”他,他对此心服口服。但他不会认命。兰玉修才不想让那群傻子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所以他打算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瓦解苗连凯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