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让你我相遇_作者:尹未央(78)

2018-01-04 尹未央

  不知不觉已经十一万字了,我发现才刚刚写了三分之一,崩溃啊有没有,明明没想写那么长的文来着的

  明晚加班,不能更新了【还以为这周不会断更来着的,捂脸】

  感谢所有姑娘的支持,因为你们,才让我觉得剩下的三分之二,依旧有好好写下去的意义~

  第37章 第三十六章 近水楼台

  三年前,二十三岁的易燕程是什么样子的呢?

  父亲是刑警界里老一辈的传奇,专攻传统刑侦,退休后成为警校一名很有威望的在职教授。

  母亲年轻时赴美留学,擅长犯罪心理侧写,曾参与FBI重大刑事案件当中,拥有丰富的犯罪心理侧写经验。回国后成立犯罪心理研究室,专门研究罪犯行为心理学。

  受父母的影响,他毫无意外地成为一名刑警,且受母亲影响最大,格外喜欢犯罪心理。

  那一年,二十三岁的易燕程刚警校毕业一年,以他最擅长的犯罪心理,在刑警界闯出了一片天。

  在那时候,在帝都,刑警界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里出了一个年纪轻轻的破案神探,专破杀人案。成为同龄人口中的“易神”。老一辈刑警眼中最有前途的小辈。

  当年的易燕程自然是骄傲的,也是不可一世的。

  他的骄傲与不可一世在于对犯罪心理的自信。

  无关任何人,是他的犯罪心理。

  用他的专业,用他在一次次与罪犯博弈中的胜利,捍卫着他的犯罪心理,捍卫着他的骄傲。

  这其中自然有看不上他的骄傲,看不惯他的不可一世的人。

  有老一辈的刑警告诉过他,犯罪心理终究不是正道,传统刑侦才是他该专注的。

  同龄竞争者警告他,叫他不要太骄傲,迟早有他摔跟头的时候。

  对于这些,他不置可否。多是一笑而过。

  骄傲如他,怎么会被这些不公正的言辞左右。

  那些人只看到了他的骄傲,又何曾看到他心底对传统刑侦的尊重。

  他的父亲,可是传统刑侦界里的传奇,又怎么会允许他的儿子轻视传统刑侦,轻视证据?

  随着他声名的越来越大,议论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大兴乡灭门案,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灭门案发生于白天,凶手极其凶残变态,那是易燕程毕业一年来见到过的最血腥的案发现场。当时参与案件当中的还有几名老刑警,皆是被现场血腥残忍一面震慑到。

  未免引起社会恐慌,公安部下发文件,对该案子进行了媒体封锁,不允许一切相关报道出现于市面上。

  同时加大警力,加重对该案件的侦查,势必要把凶手捉拿归案。

  经过数天的排查与走访,线索最终指向一名被村民说患有精神分裂的同村男人身上。

  男人叫谢越,当年才二十五岁。

  种种线索、条条证据均指向这个男人,而当时谢越的精神状态确实有些恍惚,且在案发现场还找到了谢越的DNA。

  在所有人都认为案子破了的时候。易燕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凶手另有其人。

  谢越的画像,不符合凶手体现在受害人尸体上的心理诉求。

  可想而知,这种被标签为“天马行空”的说法,在当时“证据确凿”的案件面前,遭受到了多少人的讥讽与反对。

  易燕程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要查到底。

  当时除去几名不发表意见的同事,只有一个人站在易燕程身边,支持他的想法与决定。

  那个人就是大家所有人的小师妹,王雨桐。

  她说,“师兄,他们不信你没关系,我信你,我帮你查。”

  而当时局长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的。

  于是,案件就在诸多人的不赞同、局长的默许下,继续侦查着。

  但这正义的坚持,在噩耗传来的那一刹那,被打击得支离破碎。同样被击碎的还有易燕程所坚持的信仰。

  王雨桐在独自走访群众,寻找更多线索的路途中,被歹徒谢越持刀杀害。身中十二刀,当场死亡。

  惨烈的案件以惨烈的结局收场,王雨桐牺牲,案件结案,易燕程自动脱下警服,远走他乡。

  自此背负起沉重的罪孽,不得救赎。

  ……

  易燕程平静地将整个事件叙述出来,整个过程中语气都没有太大起伏。只是手里的烟抽了一支又一支。

  沐恩却听得掉下泪来。

  没有纸巾,她用手抹掉眼泪,抽了下鼻子,声音闷闷地问,“佛寺相遇那天,你是在为小师妹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