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完水稻,接下来就是花谷活动,客人可以去摘花回来制作干花,可以自己拍照,也可以让员工帮忙用拍立得拍照,立刻拿到照片。
当然,如果有客人不想参加的话,也可以自由活动,去山里玩、在村里逛逛。
这回农家乐的几人就清闲些了,乔晨安和林苏苏拿上拍立得,带着报名的客人去了后山花谷,其他三人可以休息了。
然而,谢钰元刚坐下喝了一杯水,就见许熠送完客人过来了,干劲满满:“老板,现在有空,我们去做任务吧!摘够99个玉米就行了。”
谢钰元僵了一下。
9、99。
……忙了半天,他都给忘了。
傅权霄见他呆住了,手中的杯子都停滞在了半空中,不由心中一阵柔软。
可爱。
“走吧,”他放下手里的pos机,pos机刚才有点问题,刷不了卡,他对谢钰元说,“这个修好了,我们去做任务吧,很快的。”
“嗯。”谢钰元平静地放下杯子。
没关系,多摘点就行了,一定要凑够双数。
一定。
三人去储物间各自背上了背篓,在节目组的指引下,前往后山的玉米地。
后山很大,玉米地和林苏苏他们去的花谷不是一个方向,山路也不好走,往后绕了一个大弯,走了二十分钟才到达目的地。
半个小时后。
许熠手里拿着两个玉米走过来了,他的背篓里也装得满满的:“老板,我这装不下啦,咱们应该摘够了吧?”
谢钰元的背篓也装不下了,他问许熠:“你摘多少了?”
他自己摘了40个。
许熠拿着玉米的手挠了挠头:“啊?我没数,就是装满了。”
傅权霄也背着背篓走了过来:“我中间数忘了,好像有40个,应该也够了。”
本来他一直在数的,结果中间他看向谢钰元,一不小心就出神了。
等到回过神来,刚才数好的一下就忘掉了。
许熠说:“不然到外面数一遍吧,免得回去发现又少了。”
谢钰元同意。
玉米地这里太窄了,外面隔着灌木丛有片空地,三人走出玉米地,把背篓里的玉米都倒在空地上,边往背篓里捡边数。
谢钰元也倒出重新数了一遍,很快,地上的玉米被分捡一空。
谢钰元说:“40。”
傅权霄说:“42。”
82,肯定够了,两人都看向许熠,许熠报数:“37。”
82+37
谢钰元一僵。
许熠已经欣喜地说:“119,超额完成了,老板,我们走吧!”
说着,他已经收拾好背篓背起来,显然是准备离开了。
旁边跟着他们的摄制组众人也开始准备动身,显然是觉得他们肯定要走了。
谢钰元:“……”
谢钰元表情凝重。
第11章
许熠已经往前走了几步,见没人跟上,疑惑地回头看向两人:“老板,走吧?”
“哦,走吧。”谢钰元背上背篓,这样说着,却又忍不住看向和他们隔着一片灌木丛的玉米地。
119、119……
附近的玉米已经被他们摘光了,他盯着远处的玉米,脚步停滞。
这下旁边的摄制组也都有些奇怪起来,怎么了?
忘记什么重要的事了?
傅权霄重新走进玉米地,从远处又摘了一个玉米回来,朝他示意了一下手中的玉米,含笑说:“120。”
谢钰元如释重负。
见傅权霄含笑看着自己,又悄悄地有些耳热。
他不动声色地跟上前面在等待的许熠,面色如常道:“走吧。”
旁边的摄制组还有些懵懂,120怎么了?是什么特殊的暗号吗?
一直在他们身边随行的节目总编剧陈编却是灵光一闪,回想起了这两天关于谢钰元的种种细节……
所有东西都收拾得齐齐,物品排列有序而规律,第一天拍摄时关于“3”和“4”的纠结,单数、双数……
难道说——
陈编憋笑,在旁边问谢钰元:“是强迫症吗?”
谢钰元脚步停滞了一下。
被戳破了。
他沉静地回答:“有点。”
所有人都呆了一下,接着全都恍然大悟,再接着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大笑声。
谢钰元:“……”
摄制组众人还是很有职业精神的,很快想起自己的职责,要做“隐形人”,连忙憋住笑声,憋得脸都红了。
元哥也太可爱了吧!
另一边,许熠却是茫然了片刻,反射弧没跟上,然后突然反应了过来,独自笑得响亮:“哈哈哈哈哈!”
“……”
众人都不笑了,都默默地看着他。
许熠毫无自觉,一个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众人:“……”
这是个憨憨吧。
傅权霄皱眉:“别笑了。”
“哈咳、咳咳咳咳……”许熠一个激灵,连忙双手捂住了嘴,然后爆发出一阵猛咳。
傅权霄:“……”
谢钰元:“……”
谢钰元面无表情:“走吧。”
这回两个老板打头走,许熠低着头怂怂地跟在后面。
完蛋了,在老板面前老毛病犯了。
谢钰元没注意许熠,忘掉这事,花了二十分钟回到农家乐,乔晨安他们带的客人已经回来了,正在用微波炉制作干花。
谢钰元三人把玉米交接给了导演组,算是完成了任务,然后又为客人把干花包装好,抽空给赞助商做了个口播,在外面自由活动的客人也陆续都回来了。
试营业的客人都没订餐,当然也没有留宿,农家乐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临别送给了他们。
眼看客人都快要离开了,这时,导演组终于向他们揭露了真相:
“其实,这六组客人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农家乐同行,今天,是我们特意邀请他们前来测评,和你们进行行业交流的。”
三个员工都是恍然大悟,难怪啊!
谢钰元其实有所猜测,在他们频繁试图“为难”他们的时候,就预料到了一些。
六组客人见导演组揭开了他们的身份,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们也不是故意挑刺的,都是节目组安排的任务。
在导演组的示意下,六组客人开始按桌号顺序自我介绍。
其中,有承包了某个景点开大型休闲农庄的,也有从养殖户转型开小型农家乐的,还有民俗特色农家乐、西北风味农家乐……
总而言之,都是来自不同规模、不同定向的农家乐同行。
上,在节目组的安排下,农家乐众人和其他人一起吃餐,进行行业交流。
几个员工把餐厅里的桌子全都并到了一起,合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长桌。
几位客人都是开农家乐的,彼此都有共同话题,餐客人们更是亲自操刀,轮番上阵做了各自农家乐的特色菜。
餐上,众人相互交流着,说着自己开农家乐的心得体会,还对谢钰元他们的农家乐给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定价模式、新颖的趣味活动等等。
“下午我去山里看了下,你们这里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开发利用……”
“我看到你们院子里有砍柴的东西,这对客人来说其实也是新鲜的,砍柴也可以作为一项趣味活动。”
“你们的菜单好像只有两份,那如果客人同时来的比较多的话,就会有客人第一时间看不到菜单,菜单最好多准备几份。”
……
讨论到最后,最年长的三号客人说道:“其实今天我们那些‘挑刺’的行为,是真的实际会遇到的问题,现实中的客人还可能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所以希望你们能够重视起来,做足准备。”
农家乐几人都是受教点头。
一顿其乐融融的餐结束,客人们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