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吉尔习惯性地想夹一小片试试菜,被他拦住了。
“再炒炒吧,放心,油多炒不坏的。”
众人一想到J市治疗野生菌中毒的经验和手段都不比W州,万一真中毒了不知道要闹出什么笑话,纷纷积极监工。
舒词还建议李庭舟吃完这顿饭干脆换个锅……
吃完这顿来之不易的野生菌,J市迎来带着寒意的秋雨。
虽然是商演淡季,但不等于没有演出。
12月来临之前的最后一周,心折最后跑了三个城市,不仅赶上了野生菌的尾巴,还如愿回味了C市的口味辣条。在这期间,复刻幸福和风女两档节目虽然仍时不时带到蒙蒙,但频率和营销重点已经了很明显的克制。
薅羊毛总不能逮着一只羊薅啊。
远在W州的崔璘深藏功与名:“最近清净了吧?”
“还好啊,你呢?”
崔璘不谈自己,只聊天气:“W州已经下过初雪了。”
李庭舟略微惊讶:“这么快?”
“快吗?往年11月底就会下雪,今年还多晴了几天。”崔璘拢了拢外套,站在场边看向远处被积雪浅浅覆上一层霜色的山顶,隔着电话,心跳持续加速,“你……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还有东西在我这里?”
“什么东西,药膏?那不是留给你用的吗?”
……
算了,被蒙蒙可爱到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他早该习惯,这是他的宿命。
“你再想想呢?”
李庭舟学他说话:“我再想想?难道是我的外套?不会吧,我的衣服应该都收了。是我少带了一包菌子吗?向导哥他都标了记号才邮寄的……”
崔璘既好笑又难过,深深吸气以平复心跳。
“你还有很多照片和视频在我这里,忘了吗?”
李庭舟大悟:“哈哈,我只记得我手机里的照片了!本来想发的,但舒词提醒我,可能会有不懂事但胆子大的粉丝摸过去自己玩,没有向导带路选露营地址的话,还是挺危险的,所以我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发。”
崔璘怅然:“一张都没发?”
“那倒没有,发了我们一起聚餐吃菌子。”
他还反过来安慰崔璘:“风景都记在我心里,没事的。”
“意思是你不管我、我这的东西了?”
李庭舟笑了笑:“那当然不行啦,你那么好的技术,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般,就像你带我拍的那张浪花,有合适的可以拿来做专辑、单曲的封面啊,或者等这段时间过去了,我再慢慢发给大家看。”
崔璘失落的心瞬间被他暖到,于是他又有期待了。
“你觉得我会做得很好?”
“应聪跟我说过他后来转专业转得很艰难,但不管转到哪里都有你的阴影,可见你这个人很可怕啊!崔璘,你无论做什么好像都挺厉害的。”
原本还想藏一藏在发给蒙蒙,延续话题。
此刻被他这么一夸,崔璘头脑顿时发热,彻底将循序渐进抛在脑后,直接把手机云端里的文件传给李庭舟——
“你自己看吧。”
说着,耳朵发烫、脸颊发烫的崔璘等待审判。
电话那头的李庭舟嘀嘀咕咕:“好大啊,不过你放心,我们心折的网速还不错、嗯,一半儿了。哎,原来可以一边看一边缓存下载吗……”
这是好朋友才能启动的1%隐藏款蒙蒙。
崔璘明明心花怒放,却偏偏开启热演,演的还是人淡如菊:“看到了,怎么样?”
李庭舟缓缓吸气,好一会儿都没说话。
“怎么不说话了?”
怎么说?
哥们你真的太……
比那些热爱产出的粉丝更夸张,当然也更专业。
“你做得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崔璘听到他在缓缓舒气,既忐忑又骄傲。
“是不是很好?转场空镜是我自己后来补的,这些都比较好办,主要是你的音频处理起来工作量很大,蒙蒙你没发现吗?”
天天和声音打交道的李庭舟怎么可能没发现。
早些时候遇到很难办的歌手,他也不得不上科技,让歌手一句一句拆成短句唱,再把效果最好的剪在一起修,他修的总比歌手自己唱的更连贯自然。
如今在别人作品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李庭舟有些恍惚。
要不是崔璘剪了出来,他甚至想不起自己在某个场合说过某句话,原来当时他是这种语气吗?这么剪辑竟然也不违和,崔璘又是从哪里翻出来的呢?
这位朋友,比李庭舟想象中的更了解、也更关心自己……
第69章
李庭舟的圈内好友不算多,但每一个都很珍贵。
一姐于她而言是贵人、是姐姐、是朋友,她给李庭舟的早已超过了能用金钱衡量的范围,所以提回报反而是一件很俗、也很不合适的事情,于是,他们默契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对方创造更好更多的机会。
王超这类朋友就比较特殊了。
如果不是特别的契机,他们大概不会有太多的交集。
可熟悉之后才知道原来彼此是契合的,甚至相见恨晚,就像夏天一定要吃冰淇淋、喝柠檬水,冬天一定要吃铁锅炖、涮羊肉,大家有太多同步相通的话题和爱好,哪怕除了演出很难空出时间见面,但依然保持高频的消息互通。
Eldan、舒词、毛茂雨和戴吉尔,则占据更重要的伙伴位。
伙伴拥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和信任,他们对李庭舟而言是交心知己,是结婚时会亲自手写请帖送上门,必须邀请做伴郎、坐主桌的坚|挺后盾……
至于崔璘。
初初认识的那段时间里,李庭舟一度不喜欢他。
因为“明牌资源咖”这个天生带着优越感的标签,他其实不太想和这类少爷结交。
和他们交往,意味着失去相当量的主权。
这一点李庭舟打小就深有感触,甭管是听别人的还是别人听他的,充满阶级腐朽气味的氛围都让人厌恶不已,更有违他低调做事低调发财的原则。
直到崔璘跌跌撞撞地靠近,局促忐忑地改变自己。
与其说接受崔璘这个人,不如说李庭舟先接受的其实是他“一定要做到”的决心:我看中一个人,我太想和他交朋友了,我一定要达成这个目的,他不喜欢的我就改,忧他所忧、想他所想,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在各种感情中常年担责任位的李庭舟很难不松动。
他偶尔也会羡慕崔璘的绝对自信。
那种“非我不可”、“我一定行”的强烈信念已经炼化成气场,并不会让人觉得油腻自负,配上崔璘很能唬住人的面孔,反而有种别致的幽默感。
一旦开始接受崔璘,整个过程就变得更丝滑。
他在那样的家庭里教育长大,想放低姿态讨得一个人的欢心不要太容易,一步步打破刻板印象重塑真实形象的过程中,李庭舟后知后觉:崔璘比想象中更了解我,也更喜欢我。
他虽然来得最晚,但付出并不比其他朋友少。
就好比这个叫做vlog、实际质量对齐微电影的小短片,非专业人士看不出所谓的技法,只知道很厉害。
李庭舟帮朋友做事,绝不会做到这个地步。
李松毅教过他:忙可以帮,可帮到什么程度要心里有数。
但凡哥哥教的东西,李庭舟一直记得很清楚。
所以,他哪怕是散发热心也牢牢把控尺度,保持在“我很乐意帮你”与“接下来的你一定可以自己搞定”安全范围内,避免因为帮太多、参与太深,导致人情不好还,反而影响大家的来往关系……
可是崔璘不是这样的。
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一边拍戏工作,一边挤时间剪出了这个片子。
好比李庭舟只是想要一颗人工培育、切功过得去的小克拉宝石,用来嵌一条掉钻的旧项链,但崔璘硬是搞来一颗顶级切割的真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