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阴郁受的正确方法(14)

2025-09-15 评论

  姜津一愣,说:“我以为你们社团都是很富裕的,再不济还有魏黎那么……那么巧舌如簧的社长,也会为资金不足苦恼吗?”

  “怎么会,学校给社团拨款都是一定的,魏黎已经尽他所能拉来很多赞助了,否则一些活动压根开展不了。”逢绪叹了一口气,皱皱眉头,“S省冬天的气温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足够的暖和猫窝和猫粮,真不知道它们寒假怎么过。”

  姜津脑子一热,脱口而出:“我可以留校,让它们到我床铺上取暖。”

  逢绪被姜津的傻话逗得直笑:“且不说你们楼管能不能同意,就问问你的床铺能塞那么多只猫吗?”

  姜津的脸被臊得更红了,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

  此时正好雨停了,逢绪收起来伞,“聊了那么久,还忘了自我介绍。我叫逢绪,人工智能学院的,最近我们爱心社在招新,你有没有兴趣参加?”

  姜津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以后,是不是会有更多光明正大见到魏黎的机会了呢?他是社团长的室友,按理来说进入社团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姜津觉得这样太过打草惊蛇。毕竟对方有没有察觉到他在调查他还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不一样了,倘若另一个副社长,逢绪邀请他,那就理正言顺了。

  姜津报他的专业和名字的时候,逢绪“咦”了一声,“你原来跟魏黎是一个专业的。”

  “嗯,”姜津有些扭捏,说来说去他的身份又关系上了魏黎,仿佛只要还在S大一天,他就一天摆脱不了魏黎的阴影,“……我跟他是一个寝室的。”

  “原来是你。”逢绪点开姜津的备注,“我知道你,很早之前聚餐,魏黎给我们说过他的室友们。”

  姜津心脏顿时提起来,“怎、怎么说的?”

  “放心,不是说你坏话。魏黎说话很谨慎,从来不在背后讨伐人。”逢绪收起手机,“他说他那两个室友性格正好相反,一个直言爽语,另一个很安静。他说你是一个很沉得住气,能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的人。”

  姜津听后心情五味杂陈。魏黎情商确实高,陈玉这种口无遮拦的都能夸直言爽语,而他这种不善言辞,阴郁得像暗处苔藓的人,也会被夸沉稳安静。果然是语言的魅力。

  他结识逢绪完全是巧合,如果是陈玉站在这里听逢绪一番话,估计会被魏黎感动,然后给他发消息说什么兄弟你懂我,普天之下只有你知道我的内心是一个细腻勇敢又仗义执言的人,今晚出去喝酒,我请客!

  魏黎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伪装和设计,他社团聚餐时对室友进行褒义的评价,有没有预见过未来有一天桌上的逢绪会意外结识口中的自己呢?

  还是说,尽管没有预见,他也不会放过磨灭这一丝一毫,有人会窥见他真实品性的可能?

  放眼整个S大,宛如一张无形的蛛网。每一个人都是魏黎网上的猎物,身陷囹圄不可逃脱,同时借着猎物们不自觉的助纣为虐,继续诱骗着其他人,完善着他的完美人设。

  “过几天会有一个义捐衣物的活动,到时候我把地址发给你,希望你能来。”蛛网上的逢绪转身,向姜津摆摆手,带走了丁香一般的香气,“回见。”

 

 

第12章 面试

  下午的全校通识选修课,姜津早早来到了阶梯教室。

  人还很少,但几乎占据了最后一排。姜津刚从后门溜进去,好不容易抢到了剩下的其中一个座位。这种通识课最后几排可是炙手可热的,万幸他来得早。

  他坐后面还有一个小心思。当初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偷偷看了魏黎的选课表,他这种连选修课都坐在正数第一排的卷王,姜津可以正大光明地偷窥他了。

  屁股刚碰到椅子,还没捂热乎,只听最前面传来一声欢快的叫声:“姜津!”

  姜津愣愣地抬起头。

  也刚刚进教室的魏黎一脸兴奋,区别是他光明正大走的前门,招手让他过来坐到第一排:“来这儿坐!”

  姜津:“……”

  好嘛,就那么倒霉,对方一看就发现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学期又一个绝妙的偷窥计划夭折了。

  姜津非常不太情愿地挪过去,魏黎起身给他让了个座,说:“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你跟我选了同一门选修课,以后我们可以结伴上课了。”

  姜津低声说:“你怎么那么爱坐前排?”

  “来都来了,要坐就坐第一排。我坐过山车海盗船都坐第一排。”

  姜津只能认命,心想,他这理由真朴实。

  不断地有同学进教室,这种通识选修课是全校大课,陆陆续续也有人朝魏黎打招呼,绝大多数是姜津不认识的、从没见过的其他学院的同学们。

  魏黎的人脉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广,他真的很受欢迎。姜津在旁边坐着也沾了点光,不少人的眼神先在魏黎身上,接着游向姜津,短暂停留几秒似乎在想这么大相径庭的两个人怎么坐在一起,然后又把目光转到魏黎身上,带着一点钦佩的意思。

  姜津如坐针毡,他跟魏黎的差距因为距离过近而被无限放大,旁边的人多么大方开朗衬得他就多么无趣沉闷,恨不得把头缩进桌子下。

  再这样下去,他感觉自己都要对魏黎过敏了。

  主讲这节《文物鉴赏》的老教授是行业大牛,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托魏黎的福,姜津坐在第一排都不敢打盹和看手机,死命睁着眼睛。

  课间休息的时候,有几个好学的同学凑到讲台上问教授问题,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红木。教授问:“你们知道古代人用什么保养红木家具的吗?”

  周围同学都摇摇头,面面相觑,没有人知道这种稀罕知识。

  魏黎站起来,声音不大不小:“是用核桃油。”

  老教授眼睛一亮,点点头:“这位同学说的不错,正是核桃油。把布裹着被碾碎的核桃仁,这样擦过会形成一层油膜,经年累月渗到木材里,还能散发淡淡的香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魏黎谦虚地笑笑,只说了一句:“家父之前对收藏红木比较痴迷,我平时看见过他用核桃油擦拭,就留下一点印象,而且刚才我也只是胡乱猜测,没想到正好歪打正着。”

  话尽于此,说多错多。

  周围同学的目光瞬间多了几分艳羡。

  姜津又在旁边默默扣着手上的倒刺。有限的言语总是能让人激发无尽的想象。刚才魏黎那番话简直没有任何废字。

  值得“收藏”的红木也算万里挑一,价格更是不菲,更别说魏父“痴迷”,话里话外都显露着他们家里似乎是什么红木收藏大户。一般家庭可没有这样的实力。

  倘若接下来老教授出其不意又问他几个关于红木的问题,魏黎答不上来也是情理之中,因为收藏红木的不是他,痴迷红木的也另有其人,他只是“有点印象”、“胡乱猜测”。

  台阶都给自己预备好了,以免被架得太高,下不来台。

  这一节大课结束以后,教授特意来第一排问了魏黎的名字。魏黎趁机拿出手机:“我可以加您个联系方式吗?您跟我父亲估计会聊得非常投缘,可惜他现在在国外忙于工作,等他回国,我一定找机会和他登门拜访,向您讨教文玩知识。”

  老教授笑而不语,留下号码就翩然离去。

  姜津在一旁默默看着,感觉自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俗人,打扰了人家学术探讨的雅兴。

  魏黎把其他学子可遇不可求的行业大牛的联系方式仔细放好,再收拾了一下桌面,朝姜津笑笑:“走,到饭点了,一起去食堂。”

  姜津肚子里有些疑问,下意识跟着魏黎一起走出教室。这种大课下课的时候很多人,两个人就挤在楼梯举步维艰。

  姜津忍不住扭头:“你是怎么突然想到要问他的联系方式呢?”

  “不是我想要他的,是他想要我父亲的。”魏黎顿了顿,“他过来问我名字不就这个意思吗?只是点个到就知道的事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尚许 三教九流 边缘恋歌 阴差阳错 校园 he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