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加坡,小田计划先做一阵子全职家庭主妇,在家专心陪伴宠物狗。她养了两条小型犬,打算都带去新加坡。这两条小狗都有都有分离性焦虑症,都很依赖她,突然转换生活环境,它们会比往常更需要她。
因为在美能特殊教育学校那两年的工作经历,她始终不敢要孩子。她很怕自己的孩子也有什么问题。她也很怕自己会变成像梅丽华那样的,一看就知道被照顾家庭和特殊的孩子耗尽了生命力,丧失了自我的妈妈。她想等医学再发达一些,能在产检阶段就治愈胎儿可能患上的所有疾病的时候再怀孕。她乐观地畅想着,等到那个时候,高龄孕妇也肯定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或许不用女人就能生孩子了,那就太好不过了。科技总是会朝着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的。
“它不拆,她哪里都不会去的,就继续在这里住,唉。”
梅丽华是坊子市本地人,结婚之后,户口和张明迁到了一起,在那之前,她的户口在坊子市仁爱收容所。她出生于解放前夕,在坊子市火车站的铁轨边被仁爱收容所的一位修女发现,被带回了收容所。收容所于1960年就已经改名了,也改制了,早就没有在战争年代来华的外国修女了。仁爱收容所改成了仁爱医院,以前是全科医院,现在是一所妇幼医院,坊子市生儿育女的都会来这里做产检。
截止2006年,坊子市的生育率处于全国末位,但是仁爱医院门前总是大排长龙,这里治疗不孕不育的手段远近闻名,甚至有人远从首都来求一张专家食疗食谱。
梅丽华和张明于1978年登记结婚,婚后一直无子,梅丽华也去仁爱医院看过医生,但都没有结果。1984年,他们在张明工作的新承德避暑山庄的一间女厕里捡到了一个男婴,报警后,男婴由他们领养了。大家都说这个男婴看上去大概一岁了,张明就帮这个男婴登记为1983年出生,为他起名“张小华”。
张明的前领导木树林(化名)回忆,张小华小时候就有些“不正常”了,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很多,六岁了还没办法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还是他劝张明带孩子去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就是认知障碍,重度自闭。也是他托的关系,把孩子送进了美能特殊教育学校。他和张明的爸爸张忠(化名)是战友,1945年的时候,两人因伤从云南的前线退了下来,一起被分配到了坊子市的一间军工厂做武器顾问,只是他做了没几年就自己出来了,在新承德避暑山庄找了份后勤的工作,而张忠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1978年因为败血症走了,死前将才找到的孩子托付给了他照顾。
张忠是云南人,和同村的妻子王娟(化名)在战争年代因为战火被迫分开了,1945年来到坊子市之后他就开始找妻子,从部队同僚那里,他得知他们整个村早就被日本人灭了,房子,祠堂,庙全都被烧了。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妻子和他们分开时已经出生的儿子。直到1978年,张忠终于找到了张明,张明那时候在福建名山市生活了三十多年,他在那里的一间汽修厂里做小工,而王娟早就已经过世了。她被日本人捅了三十多刀,侥幸活了下来,那之后一直被伤病困扰。和父亲张忠相认之后,张明就来了坊子市。
坊子市只有美能这么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的比例却比周边所有城市都高,想进美能的人非常多。孩子去了美能之后,连平时老实巴交的张明都主动给木树林这位领导送了一瓶白酒。
张小华虽然有认知障碍,和人的沟通也有问题,但是智力方面似乎不存在什么缺陷,正常孩子的作业他也能写。梅丽华还保留着他以前的习题册,参考书,孩子在自学英文,笔记做得有模有样的。
木树林知道,梅丽华从不觉得张小华有什么“不正常”的,她觉得他就是不爱说话罢了,因为他和普通人有代沟,没办法正常沟通,所以他为了普通人的方便,干脆不和普通人说话了。至于不接送张小华上下学,梅丽华则和木树林表示,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已经能自己上下学了,她再去接送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用,自尊心会受挫。木树林觉得不无道理,因此还去和学校提过建议,学校却说出于孩子安全考虑,家长必须接送,不接送孩子的家长说难听些就是缺乏责任心。孩子就算放学了想自己回家,学校老师也会强制让他留在教室里等家长来,或者哪个老师有空了,送孩子回家,但是家长必须给这个老师报销车马费。张明家一没这个闲钱,二来,木树林也为梅丽华抱不平,孩子她从小带着,都好好的,上了学,反而一会儿她哪里做的不对了,一会儿她哪里做的不好了。
在美能读书的孩子到了普通孩子放暑假的时候,家长们也会选择把孩子送去学校上“暑期班”。1992年8月14号那天,木树林记得很清楚,他正好来张明家串门,一个叫小田的老师送张小华回的家,还在门口数落了梅丽华很久,质疑她和张明是不是因为要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了,就怠慢了张小华。
作为张明的领导,木树林对张明和梅丽华的人品都赞誉有加,他知道他们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张明老实憨厚,热心肠,手艺好,什么修不好的东西到他这里他一看就能看出门道来了,平时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不过要说对待家庭,他是有些欠缺的,可能这也是老实男人的通病吧,有些“木”。据木树林描述,张明每天一早就去上班了,下班之后也会在避暑山庄里帮别人的忙,做些零工,他认为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时间,那就帮帮别人好了。经常等到孩子都睡下了他才回家吃饭。单位里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口味刁钻,晚饭只吃饺子,还必须得是西葫芦蛋馅儿的饺子。梅丽华不会包饺子,张明每天都是从外头买了饺子回来,就着啤酒吃,啤酒一定得是冰镇过的。
木树林经常去张明家串门,他印象中张明夫妻俩之间没什么话,看不出有什么矛盾。梅丽华这个媳妇儿还是张忠物色的,梅丽华之前在医院做清洁,张忠经常去医院看病,觉得这个姑娘挺不错,手脚勤快,干活仔细,就说了亲。张明对此没有意见,和梅丽华去看了几次电影之后两人就领证了。一直以来,夫妻俩的生活都很和睦。倒是木树林在单位里批评过张明很多次,让他少在单位帮这帮那的,让他早点回家陪老婆孩子,也叮嘱过他周末出去钓鱼,就带老婆孩子一起去。可张明真的“木”,说孩子怕水,老婆怕孩子淹死,就不带他们了,他们单位里的人都笑他听不懂人话。
张明爱钓鱼,周末休息了就会找地方钓鱼,坊子市没有像样的河,他就问木树林借车,开车去周边钓鱼,有时候一去就是两天,他会在山上露宿一夜。张忠也爱钓鱼,他们家那个老房子里到处都是自制的渔具,张忠尤其爱夜钓,他做的渔具还都会刷上荧光颜料,很奇特。他死后,那些渔具就被张明带走了。木树林一直以为张忠那套老房子早就卖了,在新闻上看到警察说张明在那里关过八个孩子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找去了那里。
当时张小华案是全市最热的新闻,记者早就将那幢居民楼围了个水泄不通,木树林就去了对面楼,爬到三楼,从楼道窗口往张忠那间屋子张望。可是屋里窗帘拉了起来,什么也看不到,他遇到几个面熟的老邻居,和他们一打听才知道,张明确实每天都会来这里。说来也奇怪,他来的时候好好的,没什么事,一走,房子里就特别吵,好像好多孩子在打闹,或者是吵架。也没见他带过什么吃的喝的过来,屋子里特别臭,和鱼市场似的。
对于很多人分析说张明抓了无家可归的孩子,打算贩卖他们的器官,木树林是不同意的。卖器官那就是为了钱,在他看来,张明没什么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孩子的学费有政府补贴,他的工资也不低,梅丽华虽然不上班,但是张明的工资绝对足够家庭开销了。
张明被抓后的代表律师是木树林联系的,张明因为缺乏不在场证明,还有疑似虐童的说法,加上梅丽华当时怀孕了,对于大众来说,他有充分的作案动机。但是那位律师还是很乐观的,他认为检方持有的证据不足,比如张明是怎么杀害张小华的?没有人证,现场也没有发现张明的足迹之类的有力物证。而且张小华的老师小田说过,有一个神秘男邻居近期经常和张小华接触,那个人的嫌疑才更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