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136)

2018-01-02 孢子叶球

  而干部们为了救火和查明真相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加上现在夜路很黑,出于安全和效率的考虑,李福山认为现在已经不宜再安排民兵队员去追赶了。

  第二天一早,村长张兴满便写信②通知周围的村子,有纵火犯从丘阳逃走了。然而至于在其他村里能不能逮住丁禄山一家,则又是没有定数的事儿了。

  有人突然想起来了,在小年夜的时候秋穆单独值班看守地主,还和丁禄山共处一室过,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十分危险。不过秋穆倒觉得,那个丁禄山未必真是个危险人物,反倒像个逃避现实的懦妇。

  丁禄山因为清算地主的运动而失去原先养尊处优的生活,便对现实不能接受而发起疯来。可是她甚至不敢正面与农会和村公所对抗,只敢用半夜放火这种软弱的方式企图损害革命的成果。而她的纵火计划显然也一点儿都不周密,丝毫没有考虑到若是在大门放火,还没等火烧进去就会被乡亲们发现——或者说她根本连翻墙进入村公所大院儿再放火的勇气都没有。

  而至于她和她的那些家人砸掉带不走的东西,则是一种更加可笑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那些被砸坏的门窗非但没有让干部们感受到她的愤怒,却给丘阳的乡亲们留下了一个可笑而可耻的印象。

  最令人感觉啼笑皆非的是,丁禄山一家原本还算是“王高从类”的地主,农会对他们的处理只不过是剥夺那些欠群众的财产,日后他们的基本权利并不会受到损害。然而丁禄山家这次纵火后逃跑的愚蠢行为,却让村里的普通群众对这六个地主分子的评价急剧降低,甚至把他们和秋云山妻夫相提并论。

  而由于丁禄山一家的恶劣行为,干部们对剩下那些地主的信任也受到了影响。好几个农会委员都认为应当把剩下的地主重新控制住,让他们住在村公所的院子里受到时刻看守,以防他们像丁禄山那样去损害干部和群众的“清算果实”。

  然而若要把地主关在村公所里,还得给他们准备饭和取暖的柴火,不光是财粮主任秋穆,连张兴满和王元品都不想再支出这比开销。民兵队员们也提出,现在那些地主在村里的人缘已经非常差了,群众时刻都在监督着他们,他们是很难真正伤害到谁的。

  因此,最终村公所还是决定让剩下的地主继续住在原先的住处,又把他们所住院子里多余的屋子分配给了村里自家屋子不够住的贫雇农,使得那些出身穷人的群众可以随时监督这些地主们。

  注释:

  ①洋火:旧时称火柴为“洋火”。

  ②根据《中国震撼世界》记载,当时在华北地区虽然已经有电话,但由于信号弱、转播难等原因,传播信息的速度与可靠性还不如送信。因此本文设定中目前丘阳及周围村庄的通讯方式主要依赖邮政系统。

  ☆、第九十章:传闻

  对于丁禄山一家纵火和逃跑的事儿,秋穆只是担心其他表面上安分的地主也可能对干部和革命成果进行报复式的伤害,却没想到事情反而走向了一个相反的极端。

  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在过年期间纵火在丘阳的传统观念里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丁禄山家的事儿让村里地主的名誉一落千丈,原先那些受传统思想影响而同情地主的老人,这回也倒向了农会和村公所这边。

  再加上村里的群众多少都分得了地主家的东西,本身就怕地主对他们进行报复。一时间,地主们在村里就像是犯了大罪的逃犯一样,别人见了都要绕着走,仿佛生怕被他们盯上而加以迫害了。

  而因为清算运动收走了地主们家里的大多数财物,虽然也按照规定留下了一部分让他们能够活下去,但农会委员决定留什么不留什么,总有不周全之处。原先地主在村里称霸的时候,穷人要抢着去帮地主的忙,可现在那些地主家里缺什么东西,却是谁都不愿意借给他们了。

  之前分到“秋云山类”而被驱逐出村的地主张贤义的女儿,十六岁的地主小姐张玉青因为家里缺盐而到邻居家去借,结果被邻居那户贫农家和她差不多大的一个姑娘打了一顿。

  那个贫农姑娘边打她边说道:“上回你娘到我家收租,还拿走了我家半罐儿盐!你想管我家借盐,没门儿!”

  张玉青打不过人家就大声喊叫,引来了许多群众。然而这些群众看到被打的是地主张贤义的女儿,非但不去劝架,反而还给打她的姑娘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