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166)

2018-01-02 孢子叶球

  ②参考毛1934年讲话《组织起来》。

  ③百八十:方言,指大约一百。

  ☆、第一百零八章:后进组

  有了王元品那个互助组的成功,丘阳村里很多人都开始想要加入互助组。

  但是互助组并不能乱加,因为如果要在一个组里,就得服从组里的安排,一起出工一起使用工具。这样最好是住邻居或是地连在一起的几家为一组,而隔得太远就不好再加入了。因此,尽管很多人都想加入王元品的互助组,但却不是任何人都能真正加入的。于是想加互助组的人就开始自己组织新的互助组。

  这些在农会的号召下冒出来的互助组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帮助解决了不少村里缺乏壮劳力家庭的问题,当然也有的做得不好,有的从一开始就没安排妥当,导致后来不得不散伙儿。不过最起码的,这至少是突破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追求组织起来、提高生产力的一种尝试。绝大多数乡亲们对于这种尝试都颇有兴趣。

  秋穆和李有河显然也对互助组很有兴趣。自从秋穆回到丘阳,她和李有河就基本上是过着共有所有财产的生活,但是这种共有互助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多少生活上的改观。这主要是因为她俩各自的物件儿都太缺乏了,两个啥都没有的人即使在一起互助,也凑不齐一套农具来。

  所以她俩就想要加入别的互助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们能够用得上整套的农具。

  在其他别的事儿上,作为村公所的治安主任和财粮主任,又是两个长相和性格都不错的姑娘,她俩向来都是受欢迎的。但是在加入互助组这个问题上,秋穆和李有河却一连吃了好几个闭门羹。

  有的互助组嫌她俩除了俩人儿之外啥都没有,有的互助组嫌她们都在村公所工作没法按时出工,还有的互助组委婉地表示了他们可以要李有河但不愿意要秋穆,因为村里谁都知道这位财粮主任同志这才是第一年真正种地,谁都不相信她能干得像其他人一样好。

  秋穆对这种“歧视”感到有些生气,她干脆和李有河一起组织了一个新的互助组,专门“收容”那些其他互助组不要的人。很快这个互助组就有了七个成员,除了秋穆和李有河之外,还有张八全、王小树、李文昇、张玉青和沈金来。

  张八全就是一开始要把房子借给秋穆住的那个贫农姑娘,今年刚二十一岁,家里就她自己一个人。她姐姐原本住在李有河隔壁,然而却得肺结核死了。而张八全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也不知是由于长期饥饿营养不良,还是患有什么别的疾病,这姑娘好好地走路都不能连续走十里地。为了种那分配下来的六亩多地,她都快要到达体力的极限了,其他互助组自然也不想要她。

  而王小树虽然没什么健康问题,但她家里可谓真是除了那套木匠家伙之外是家徒四壁,而且比起种地她还是更喜欢做木工。木工这玩意儿可是不容易搞合作的,毕竟村里对木制品的需求就这么大,不需要那么多人当木匠。

  李文昇和张玉青的原因自然不必说了,一个是前地主,一个是前地主的女儿,自然没人想要。原本李文昇是没必要参加互助的,可因为栋才爹加入了一个互助组,但那个互助组不想让原先帮栋才爹的李文昇也加入,所以李文昇便失去了工作,现在只能到村公所的公地上帮忙,说白了就相当于是村公所白管她的饭吃。而张玉青还太年轻,家里也没有了地,她母父都被“扫地出门”了,留下她和弟弟张玉荷,一直处于尽管还有吃的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的状态。

  最后一个沈金来,则是因为砸了泥菩萨之后,村里有人揭发她之前卖的都是假药,一时间没人想搭理她了。尽管她的确悔过自新,并且入了党、积极参加革命,但之前吃过她卖的假药的乡亲却没有一个想招她进他们互助组的。而沈金来之所以去卖假药,也无非是因为从小孤苦无依又没有土地,没有别的生计罢了。现在她虽然也分到了地,但各种农具都还缺着。

  就是这么五个人,别的互助组都不愿意要,而秋穆和李有河却把她们拢到了一起,决定成立一个“后进互助组”。

  这个互助组帮助困难群众的意义已经大于了原本组织生产的意义,并且谁也不知道成立之后该怎么组织下去。张八全实际上只能算是半个劳动力,王小树是个木匠,李文昇和张玉青都没有地,就连秋穆事实上也在种地上不怎么在行。相比之下,李有河缺乏农具的问题跟沈金来之前卖假药的问题简直谈不上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