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喜这么说,却让工作队员们听着不乐意了。一个叫杨成林年轻姑娘说道:“合着你这么讲,地主雇长工比各家都有地更好,就是不该分地了?”
“当然不是!”高和喜连忙说道,“要是不分地,我们过的生活连地主家的牲口也不如。可是现在这么看,在分地之后,种地的效率反而变低了。不过即使效率低了,普通人的日子还是过得比以前好得多。”
秋穆十分能够理解这种“单干”的低效性。因为丘阳的地比较容易种,这种分地之后效率反而降低的现象在丘阳倒不明显。然而在那些土地贫瘠、养活一个人需要更多土地的地方,则是必须要搞规模化农业的。在地主掌握着长工的劳动力时,她们就能把这些劳动力统筹地进行安排,使得单位劳动力的产出和投入能得到提高,也就表现为种地的“效率”高。可是当这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被打破时,每家每户都各自种各自的地,如此很难进行劳动力的统筹安排,而且还会出现一部分人家的农具闲置而同时对于其他人家又出现相同农具短缺的情况。
这是由于从前的规模化被破坏而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重新规模化而解决。并且这个解决方式,说起来还是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所谓的“互助生产”。从前是一个地主通过占有所有生产资料的方式,把缺乏生产资料的长工们组织起来,而没有地主之后,普通农民们也可以通过互助的方式组织起来,统筹安排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劳动。
然而对于工作队而言,重要的倒不是组织生产,而是土地改革的情况。按照大概是之前学生干部们在学校里了解到的统计数据,剥夺地、富分子的剩余财产而补偿给贫雇农之后,应当可以使得贫雇农都可以“翻身”,也就是达到中农的生活水平。而中农——也就是所谓的“自耕农”——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自己用自家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而养活自己的。所以,从这个逻辑,高家村的群众里还有一部分没有真正“翻”过“身”来②。
于是,那个叫杨成林的年轻工作队员对高和喜说道:“你这么讲就是混淆主次了。可能你们村有些地里缺水,但缺水不可能是导致贫农生活水平低的主要矛盾,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你们没能真正‘翻身’。”
另外一个叫周晟然的姑娘也说道:“薄一波书记说:‘我们必须从贫雇农的阶级观点、方法和立场出发。③’如果真正从贫雇农的观点出发,你就绝不可能再想到什么水库的问题。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有没有水库,而在于贫雇农究竟有没有在土改中得到应有的利益。”
注释:
①参考《西行漫记》,参加革命工作,例如在村口检查“路条”(一种得到革命政府许可的进村证明,这种制度是为了防止反|动分子潜入村中)的小孩子被称为“小鬼”。这一语境下的“小鬼”是一种认可和尊重的称呼。
②《翻身》记载中张庄也是类似的情况。实际上是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总量不足,即使在分完地富阶级的土地和剩余财产之后也无法保证所有贫雇农都达到中农水平。
③引自《翻身》第299页。
作者有话要说: 期中gg
为什么上个大学变得那么容易gg
各种事儿都毫无压力地gg
形而上学,不行退学。jpg
————————
可能是因为难完成的事儿太多了……
被迫gg一次,就可以主动gg第二次。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gg毫无压力的心态。
结果期中期末就特别容易gg……
☆、第一百三十二章:干部有问题
工作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可把这个高家村的年轻干部给整懵了。他们让她说说高家村搞土地改革对贫雇农不公平的地方,高和喜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儿”上。
工作队员们问她地主、富农的剩余土地剥夺了没有,她会回答说“有”。他们又问剥夺的土地分给贫雇农了没有,她回答说“有”。接着问分得公不公平,高和喜回答说“公平”。于是就问高家村搞土地改革有没有问题,她便顺着说“没有”了。
“怎么没有问题?”刘绪峰说道,“如果真的没有问题,区里也不会派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