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35)

2018-01-02 孢子叶球

  注释:

  ①“一顿面”汉奸:指受逼迫或是为了得到少量报酬而短期地为日伪人员办事儿的人;称法来源于《翻身》。

  ②在这里,不行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普通农民的观念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根据《翻身》、《西行漫记》和《中国人征服中国》等文献记载,当时蒋政府宣传传统儒家思想,以此消磨受压迫的百姓的反抗意识。中国农村地区流行的观念认为,得到土地是因为具有高尚的品德,土地多少象征着品德高低,因此地主被认为是品德最好的人——实际上也很容易让人有这样的错觉,因为灾荒时期地主多少会施舍一些粮食给穷人,但人们很容易忽视地主平时一直持续的对普通农民的剥削,那些施舍只不过是把原本属于穷人的粮食还一小部分给他们而已。

  由于这种想法的普遍性,地主阶层对于其他阶层的绝对统治地位天然地得以维持,村里的重要事务均由“乡贤”(事实上就是地主寡头)决定,而普通群众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这些“乡贤”具有领导村子的权力与才能,进而在选举时还可能推选他们。

  ③在当时的农村地区,裹脚的陋习还没有被完全剔除。由于畸形的审美,并不是只有大户人家不需劳动的妇女才会裹脚,事实上许多需要下地劳动的妇女也会裹脚。裹脚会严重影响人的下肢活动能力,但并不会让人走路的能力完全丧失。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的描写可能会比较简单(不太符合在下之前大段描写以及人物对话不带形容词就不开心的风格),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过程比较复杂,走剧情都可能要50万+(《翻身》就有51万字),再有那么多描写在下的手大概是要废了……所以在下还是在把背景交代清楚的前提下,以确保剧情流畅为主,某些描写如果只是为了增加文学性而对剧情推动没有必要意义就省了,毕竟大家看这种题材的文章也不是为了追求文学性的,主要还是看内容吧。

  ☆、第二十二章:新村干部

  等到临时选举团的人都到齐了,张兴满便组织大家围成一圈儿坐下,而后又重复了一遍这个选举团产生的方式和作用。

  民兵队员们已经和选举团里的人挨个谈过,大家来到这儿之前都知道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自然也就听从张兴满的安排。首先选举团的人要先进行推荐和自荐来产生候选人,而后再进行投票选出初步决定的临时村干部人选。在这个过程中民兵队员们要回避,以避免对选举团产生潜在的影响。不过民兵队里有个叫高喜全的姑娘同时是选举团的成员。这原本是没有的,但由于之前公示时有群众反映这这个姑娘是住在那一片儿最老实的年轻人,应该让她参加选举团,所以才把她也加上了。

  在选举团很快便定下了候选人。因为大家都不怎么会写字,所以便派了一个代表把人选说给民兵队的姑娘们听。秋穆由此记下了候选人的名单,有些惊讶地听说临时选举团竟然要选她当村里的财粮主任,而且还是唯一候选人。

  记录下来候选人名单之后,民兵队员们要对这个名单进行一次讨论。秋穆提出选举团不应该提名一个刚回到丘阳甚至不到一星期的人当财粮主任的候选人,或者至少也要提出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候选人,对比来看究竟谁更合适。

  对于这个问题,在民兵队向来活跃的王无草说道:“按道理应该有多个候选人,可是村里实在没有别人合适当财粮主任了。秋会计,你想,咱这些中贫雇农种地都是一把好手,可真要处理起账务来,哪个还能干得下来?况且平时咱们一穷二白,也没有这个算账的需求啊。有需求的只有那些地主、富农家,可是咱能让她们来当村里的财粮主任么?”

  这话说得是没有错,然而秋穆还是说道:“我刚回到丘阳,对于丘阳现在的情况还太了解,即使是民兵队的事儿也要靠有河解释,这样怎么当村干部呢?”

  “那怎么不能当?”王无草笑了笑,“当财粮主任不也就是和会计一样么。”

  秋穆有些无奈,民兵队的姑娘都管她叫“会计”,但她事实上却不是真的会计啊。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的确需要不少数学,但她也从来没系统地学过会计学。如果接手这份工作,她真能办得好么?

  王无草这么一说,民兵队的其他姑娘也表示同意。她们肯定不能让那些地主富农来当丘阳的财粮主任,而在剩下的人当中,秋穆显然是最合适的。甚至大家都认为她比那些地主富农算账算得清楚多了,字也写得更好些,没有那么多错字,还能让人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