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女尊]锄下有火_作者:孢子叶球(38)

2018-01-02 孢子叶球

  按照更明确的说法,土地是“生产资料”,而别的那些从秋云山家抄出来的东西大多只是“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多少只能反映一个人当前的生活水平,但能否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对于小生产者而言,却是决定未来能不能有饭吃的关键——那时候可没有多少像样儿的工业,可以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去当无产的劳动者。

  鉴于当下村里的贫农平均每人才占有一亩四分地,能分到的地多一分少一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可能就是关系到家里的老人会不会饿死、新生的孩子能不能有奶吃的事儿。这样看来,这四百一十亩地不仅不应该按照受害程度分配,甚至都不应该均分,而是多分给那些家里缺地、尤其困难的群众。

  而对于那些受害相对严重但家里条件尚可的群众,再想办法以别的方式进行补偿也是可以的。毕竟——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秋云山的两个女儿带着不少财物逃跑了,现在还没追回来。然而她们总不可能长出翅膀直接飞了,还是很有希望能抓回来的,而她们带走的那些银元、珠宝之类的东西也应该能再找到。

  注释:

  ①由此可算得优等地和劣等地的产量差异,一亩优等地的产量相当于大约两亩劣等地。这是由于设定中的丘阳地理条件决定了河边的(未水土流失的)土地肥沃而便于灌溉,而山区的土地则不适宜种植粮食。

  ②在中、贫、雇、农中,雇农不占有土地。

  ☆、第二十四章:当干部

  村公所开了一次短会,最终张兴满成功地说服了李福山和王元品,让她们同意应当按照群众的缺地程度分配这些土地。

  至于如何划分群众的缺地程度,则又成为了秋穆这个财粮主任的工作。不过好在分辨每家每户的缺地程度不像确定个人的受害程度那么困难,因为普通人家有多少人、多少地还是很容易统计的。之前在国民党和伪军统治丘阳的时期,这份统计也做得十分准确漂亮——毕竟关系到那些官奶奶们最看重的税收,在这方面她们还是很下功夫的。

  还是按照劣等地记为一,中等地记为一点五,而优等地记为二,这样统计下来丘阳所有能种出粮食的地总价值为一万三千九百八十点五,每人平均应当占有价值十点二的土地。于是,但凡是现在占有土地低于这个值的,应当都属于欠缺的状态,应当有所补偿。而秋穆定义,目前占有土地的估值低于平均值的一半儿的则属于严重缺地。由此划分,几乎所有的贫农和差不多一半儿的中农都属于严重缺地的行列,雇农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次分配土地,被定义为主要分配给严重缺地者。而对于严重缺地则又分成了最严重、较严重、较不严重三级,按照三比二比一的比例分配土地价值,然后再换算成三等不同的土地的亩数。

  原本秋穆计划着,应该让群众自己来挑选所分配到土地的等级,毕竟估价是相对公平的,如果要劣等地就能得到的亩数多些,而优等地则得到的亩数少些。然而李有河却提醒她这样肯定不行。

  大家都想要优等地或是中等地,而没有人想要劣等地。不光是因为优等地和中等地亩产量高、便于耕种,还是由于这两个等级的土地多数与乡亲们住的地方离得不远,不用来回走很远去劳作,看守也更方便。而劣等地则大多数都在山区,没有谁会愿意为了那一亩三分地儿①还要上一趟山。所以如果是让乡亲们自己来选地,那肯定会发生矛盾。

  经她这么一说,秋穆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然而还是说道:“可咱也不能随便分不是?总得尽量把各家的地分到原有的地周围,否则乡亲们到时候该怎么种呢?”

  李有河却笑着说道:“原本就没办法分到一块儿去,再怎么挑也没用。”

  秋穆觉得有些奇怪,又一想才意识到,她们现在分的是秋云山家的地,这些地原先都是聚在一起的好几大块儿,无论是随机分还是大伙儿来挑选,事实上离各家原有的耕地的距离都不会差得太远。而且这些地肯定不能就这么分完之后直接种,之后乡亲们肯定要互相换地,来尽量让自己家的地能够连成一片儿或是分成较大的几片儿。这些事儿其实是不用村公所操心的。

  “那行,”秋穆坐在原先秋云山家的书房里,拿过丘阳的地图看了一番,“那我就这么直接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