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穆忽然想起来之前她第一次到王高从家时,王飞凤还揪过她的头发,不禁笑了一声儿:“就是皮了点儿。”
“年轻人都那样儿。”张兴满也笑了笑,“民兵队里的那几个小孩儿,平时也挺闹腾的。可只要关系到正事儿,能干活儿不含糊就都是好样儿的。”
秋穆听她这副年长者的语气,忍不住有点儿想笑。张兴满本人也不过才二十六岁,这个年龄怎么说也还属于“年轻人”的范畴里。不过她又想到,张兴满之前在民兵队里已经是年纪最大的队员了,又有参加红军的经验,八成一直是在丘阳民兵队扮演者类似于辅导员的角色,尤其是会像半个老师一样管着那些年龄偏小、爱玩闹的姑娘们。
秋穆也就此明白了,民兵队也不像是她之前笼统地以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是那样成熟、有组织的一支队伍。民兵队员的这几年战斗,不仅是保卫丘阳、保护群众的过程,也是她们自己作为一群年轻人学习、成长的过程。理应如此,因为民兵队员并不是完人、圣人,甚至还肯定会有不少缺点。她们原先只不过是一群有勇气与敌人抗争的年轻人,到现在也还是。
正想着,王高从拖着两袋子玉米粒儿一步一摇晃地走过来了,到张兴满跟前后,便把袋子往她面前一放,说道:“行了,我拿来了。你这回可把话说明白了,免得我按照你说的做,你却又要说我做得不对。”
张兴满有些无奈地说道:“行,我就再说一遍。你先把玉米粒儿一小堆儿一小堆儿地倒出来,挑去那些发霉的——要多挑一点儿,把和发霉的粒儿相邻的也拣走——再把剩下好的铺开了,用铲子翻。我这么说你能记明白吧?”
“能、能。”王高从有些不情愿地说道,“你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吗?”又问道,“那你干什么?”
听她这么问,张兴满倒是笑了:“我已经教会你怎么晒玉米粒儿了,剩下的就都是你自己的事儿了。如果没别的问题,那我就先回村公所了,我自己的工作还没干完呢。”
“哎,不是……”王高从一听她要走,连忙问道,“那我要是晒完了这些,该怎么办?”
“晒完?就冲现在这天气,你且得晒呢。”张兴满说道,“你多翻几次,翻过之后就这么把它铺在院子里晾着。我明天再来看你这儿的情况。”
她说完就要走,却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又对王高从问道:“对了,高从,你家还有没有多余的算盘?”
“有。可你要那玩意儿干嘛?”王高从不情愿地问。
“我不用,是秋会计要用。”张兴满说道,“你能借给村公所用段儿时间吗?如果要租钱的话——”
“要什么租钱,不就是个破算盘么。”王高从耷拉着眼睛看她,又看向秋穆,神色稍微缓和了些许,“你俩等着,我去拿来。”
注释:
①“瘸子”是对腿脚残疾者有轻视和歧视意味的称呼。在这里由于张兴满的腿并没有完全丧失走路能力,而只是因受伤而有些跛,因此秋穆认为王高从说她是“瘸子”,除了歧视腿脚不便者之外,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故意诅咒。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小剧场但或许可以当真)————
(王高从发现家里粮食发霉了,去找张兴满)
高从:哎,这咋整啊?村公所安排的,你得帮我!
兴满:行。你看我怎么弄的,得这样……
(过了两天,又找张兴满)
高从:上次没弄好,又有发霉的了。
兴满:行。你看你这块儿做得不对,应该这样……
(又过了两天,又来找;又又过了两天,又又来找;又又又过了两天,又又又来找……)
(第N次王高从来找张兴满)
兴满:这么点儿事儿到现在弄不完,你这故意的吧?
高从:(微笑)是啊。
兴满:你耍我是不是,找干啊?!
高从:(迷之微笑)是啊~
————(以上是小剧场但或许可以当真)————
☆、第六十三章:宗教问题
秋穆从王高从家借到了算盘,回到村公所还没捣鼓几天,就接到了区里要召开干部大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