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令蓝宁沮丧的是,刚上完上午的两节课他便被狠狠打击了一番,因为他发现工程似乎并非自己的长项所在。在下午的课程中他发现,自己更适合文科。
蓝宁十分懊恼自己上了那么多年的学,怎么会连适合自己的科目都没发现。事实上文科理科他成绩都很优异,因为小的时候想成为工程师,再加上填志愿时妈妈的鼓动,更是因为当时高考的总分理科比文科要高出了两分,才让他觉得理科更适合自己。然而,令蓝宁懊恼的是,到了自己想上的国科大,他才知道也许自己更擅长文科,这间主攻理科的学校可能并非最适合自己。
不过既然已经做了选择,也只能硬着头皮闯下去。唯一的遗憾是,他现在才发现原来那么多年对于上学这件事qíng,到了现在自己才真正开始享受。
蓝宁觉得,大学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第一天上课,让他记忆犹新的不是主修课工程,而是文学课。从那天起,他便认识了陈国栋。不知道是不是每间大学都有一个这样的老师,陈教授带给蓝宁的感觉十分特别,他温润慈祥,目光矍铄,说话掷地有声,整整三个小时的课程,几乎不会让人感觉有一分的无聊。
在蓝宁的印象中,初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不是神经质qíng绪化,就是一板一眼严肃至极。但这个陈教授讲课不仅幽默风趣,而且也不会因开玩笑而跑了题,他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的魅力,将人们的思维带入一种境界,最后再抛出论点,完美地将课堂的活跃气氛发挥到极致。他开始意识到,也许这才是文学和文字的jīng髓所在,对于为什么如此多人会痴迷文学这门课程,也开始有了初步了解。
下课后,蓝宁拿着第二节课要讲的古文,找到了陈教授。其实他很少上课问问题。初中的老师很凶,害得他直到现在都有近距离接触老师会紧张的毛病。
“蓝同学,这篇课文还没有学到。”陈国栋透过老花镜微笑着看着蓝宁,蓝宁的心头立即一紧:“不是,我只是……刚才休息时间看了看。因为我古文基础比较差,我想今晚回家,试着预习一下。所以有白话文释义的话,会比较容易记住……”他生怕陈教授误会自己上课不听讲看其他课文,磕磕巴巴地解释道。
陈国栋摘下老花镜,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个大男孩局促不安的表qíng,慈爱地望着他:“这个白话文的释义我待会儿用邮箱发给你。别担心不是很难,就算是基础差也能跟上,我们编教材的时候考虑到辅修课的一些同学,水平会参差不齐,所以在初学的时候降低了难度,只要你每节课都跟上,认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把该背诵的都记住,完全不会有问题的。”
“教授,那……我的邮箱给您写一下……”
“你的学生资料里面有……诺,是不是这个?”陈国栋拿出一张表格,从密密麻麻的学生资料中一下指出了蓝宁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递到他眼前。
蓝宁有些惊讶。他道了谢,顺手拿了林国栋jiāo给他的预习补充资料。至于陈国栋为什么只是在上课前进行过一次点名签到,就一眼认出下课来找他问问题的人是“蓝同学”,他走出学校后,才意识到。
蓝宁太珍惜这次上大学的机会了。对于这个意外的馈赠,他十分珍惜,并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的方式去享受它。
蓝宁走出校门口,第一次心qíng愉快地呼吸着这并不新鲜的空气,他第一次觉得生命对于自己而言,并不是一场灾难的开始。cao场上奔跑着挥汗打球的大学男生们,和成群结队叽叽喳喳聊天的女生们,和头顶上那并不蔚蓝的天空,以及身旁那幢高耸入云的教学楼,现在这些都变成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这样的年龄,本应享有的校园生活,青chūn,知识,老师,同学,在国防科技大学里一应俱全。
而这个机会,是恩人张文仲带给他的。无论何时何地,蓝宁都谨记着这一点。
来学校的第一天,他显然不太想马上回去。而是想要在cao场上到处走走。不过,他随即想起答应过张文仲下课后去帮他做事。因此也值得和cao场上的同学告别,走出了校门。
至于张文仲,他一直神神秘秘的,怎么也不肯告诉蓝宁究竟要帮他做什么。这使得蓝宁的好奇心越来越qiáng烈。不曾想,才走出门口不到一百米,便看到附近的星巴克靠窗的位置,有两个熟悉的侧影:恩人张文仲,和那位今天才给他上完课的陈国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