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方玉尝了一口,又脆又软又酸又甜又香又鲜。连说很好。
袁琰说:“这鱼一炸,朝外的一面视觉上毛茸茸的,头尾高翘,形如松鼠,因而得名。你多吃一点,不然就làng费了。”嘴上说着手上就给谈方玉夹菜。
此时谈方玉满满的美感,这美根本不在嘴里,而是美在心里,心里美得不行不行的,下午的烦恼烟消云散。
第三道是上汤糙头。袁琰介绍说:“金花菜产于太仓常熟一带,学名南苜蓿,单炒需要高汤调味,家里也不容易做到。”
谈方玉看汤里除了墨青色的糙头,还放了绿色的蚕头瓣,红色的带子虾。观之养眼,闻之清香,喝之鲜美,浓郁的乡村气息。
最后一道是清炒蟹粉,袁琰嘱付店家切了一条水磨年糕进去:“这年糕以一定比例的粳、糯米混合而成,韧xing十足却不失软滑。这道菜兼作主食。当下虽有六月huáng应市,但终究不是吃蟹最好时节。看在厨工剔取蟹粉的辛苦份上吧。”
谈方玉说:“这道菜也未免太奢侈了吧?早就听说阳澄湖大闸蟹出口香港。不知吃蟹的最好季节在什么时候?”
袁琰:“秋后,最好是西北风刚起。雌雄皆宜。”嘴上说着手上不断为他布菜,间或自己也吃一点。
每道菜只吃了不到一半,谈方玉就已足够。袁琰唤服务员取来一碗冰镇绿豆汤。店方赠送一个果盘谢客。这汤以绿豆百合薄荷冰糖制作,从冷箱内取出食用,是夏季去暑醒酒佳品。
谈方玉虽然不喜饮酒,其实很能喝,这区区一瓶啤酒连嗽口都不够。但此刻他竟然真有醉意,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了。他忽然想起一句话,就说:“看来此行只能留遗憾了,虎丘游不成了。”
袁琰说:“这店里必有介绍苏州一日游之类的手册。我们身游不成,来个神游吧。我给你看图识山,做个启蒙教育。”于是她真的去找来一本虎丘山导游图册。
从第一页正山门开始,袁琰一路讲解。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原名海涌山。据说在苏州还是一片汪洋时,此山是海中时隐时现的暗礁,故有其名。
相传chūn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既然称丘,山 就不是很高,但古树参天,胜迹不少,所以自古就是游足首选之地。
穿过断梁殿,读了现代著名学者梁漱溟手笔“含真藏古”的巨幅匾额;走过憨憨井,听了关于梁代僧人憨憨法师在这里挖土凿泉并用泉水洗好一双瞎眼的故事。前行几步,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都是赞这块巨石的。石中笔直一条fèng,fèng间平如刀削。说是自然形成,不会这么齐;说是人工,几千年前又是用什么割成?莫非真是宝剑砍的?把这么大的岩石当蛋糕一样切开,这把剑却也大得难以想像。
袁琰说:“吴王阖闾召当时最有名的铁匠gān将来铸剑。夫妇俩集‘五山之jīng,六合之英’,九十多天未成。莫邪为助丈夫脱困,紧要关头舍身入炉,顷刻间炉火得以纯青,终于炼就雌雄双剑,俱能飞起杀人。剑名即为‘gān将、莫邪’。gān将心里清楚,吴王得此举世无双之宝,不会允许他再为别人铸剑。到期那天,他提着雌剑来虎丘山。阖闾为试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一劈为二。正在阖闾想杀gān将时,gān将拔出雄剑,那剑突然化为青龙。gān将骑着龙直上云霄成为剑神。”
谈方玉说:“化作青龙只是人们的美好心愿,其实gān将是被阖闾杀了。gān将的儿子名叫眉间尺,长到十六岁,身背雄剑来为父亲报仇,行刺未成,险被捕捉。有一个侠士练就异术,也想杀吴王。眉间尺自愿将宝剑和头颅jiāo给他。这人来到宫中,要演把戏给吴王看,让人架起金鼎,烧至水沸,投入眉间尺人头。那颗头在沸水的làng尖上唱歌跳舞,后来沉入锅底,吴王便走下龙座去看,被侠士一剑将头斩入鼎中。两颗头在水中打架,小孩打不过,侠士便自刎,头也掉入鼎中,终于联手将吴王彻底咬死。这虎丘山下的阖闾墓中,不知是否真是三个头盖骨。”
袁琰问:“你这个故事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