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约_作者:早艺(96)

2017-12-27 早艺

  袁琰嗔道:“乱七八糟。不跟你啰嗦,我去做饭,你在这里找本书看看。不许乱翻哦。”

  谈方玉道:“到外面随便吃点什么,何必那么麻烦。”

  袁琰说:“不麻烦,只要半个小时就行。我把港城家里的半成品都拿来了。”随即端上一大盘西瓜、哈密瓜,就自顾去忙了。

  谈方玉浏览她的藏书。他随手拿出一本《上尉的女儿》①,翻了翻,原来是一本中短篇小说合集,在《驿站长》里,他看见了记忆犹新的那句话:“都尼娅穿着华丽的服装,坐在他的安乐椅扶手上,就象一个骑在英国马鞍上的女骑师一样。她温柔地望着明斯基,把他的乌黑卷发绕在自己发光的手指上。------”

  他又换了一本《第四十一》②,见第九章中写道:“近卫军中尉戈沃鲁哈奥特罗克原本是要死在马柳特卡枪下的第四十一个人。谁知却成了她初恋对象。------夜晚,当初chūn的天空中最后一缕阳光也消逝后,她就蜷着身子坐在chuáng角,幸福地靠在中尉的肩头,听他讲故事。------”

  同样在俄国,不同的时代对爱qíng的诠释如此不同。

  他想,不知道和袁琰的爱qíng能否圆满。刚要再拿一本《王维诗选》,楼下传来袁琰吃饭的喊声。

  两菜一汤,白米饭,没有大馒头。袁琰解释说馒头不是苏州人的主食。一道菜是清蒸的,名为三丝凤翅。jī翅雪白,面上亮晶晶汤汁中,以几粒青豆和胡萝卜点色。谈方玉听袁琰说过苏菜讲究色、香、味齐全,这道菜色香是有了,不知jī翅还能做出什么味来。他夹起一枚,一口咬下去,又嫩又香,感觉里面还有其他东西,细嚼之下,似乎香菇、熏gān、火腿的味道兼而有之,多种鲜美混在一起,味觉自然极佳。忙问是怎么做的。

  袁琰说:“取jī翅中段,qiáng力取出翅内双骨,把几种配料均切成细条,在原来的骨孔里cha入,排在碗内加调料蒸熟,扣在盘里,锅内再勾芡淋之。”

  谈方玉说:“这得费多少功夫,难为你了。”

  袁琰抿嘴笑笑,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单独为一个男人做菜。”这句话让谈方玉听来,意思就是“女为悦已者容”。

  一道菜是红烧的,油焖chūn笋。取指粗的鲜竹笋,切成滚刀块,快火翻炒,起锅时放入少些虾仁和青椒。在两个jī翅下肚后,改吃竹笋,清脆慡口。

  一道汤是莼菜银鱼汤。莼菜来自西湖,银鱼来自太湖。都是地产的珍品佳肴。一青一白,点以红色枸杞。

  谈方玉说:“味觉之至美。真是食不厌jīng,脍不厌细啊。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应得苏州婆。”

  袁琰很开心,说:“只要你满意就好。不许胡说。”

  两人谈谈说说,一顿饭吃了有一个多小时。

  吃毕,谈方玉要收拾餐具,袁琰坚决不让。他只好站在边上观赏。袁琰系上围裙,抹过桌子,洗碗、过水、入柜,莹白的双手柔若无骨,纤长的细指灵巧地翻动着,和都尼娅发光的那种有得一比。

  饭后两人回到楼上。谈方玉信步走入钢琴的那间。室中除了钢琴,还有小提琴和吉他。这些谈方玉都不会。后来看到墙上挂着一支湘妃竹的笛,就取了下来,试了一下,音色很好。

  他说:“刚才我在你书架上看到一册《王维诗选》。这位恬淡闲适的田园诗人,也写过征战离别的诗。很受梨园欢迎。有书记载说,唐代歌唱家李guī年,在湘中采访使宴会上就唱王维的《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dàng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说完,他chuī起了笛子。袁琰一听是《阳关三叠》,当chuī到第二叠时,她跟着放声唱起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

  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

  ------

  这次她用的是美声唱法,和大泽山时的低吟完全不同。婉转悠扬,跌宕起伏,声腔竟与殷秀梅并无二致。最后,一缕余音袅袅飘出,萦绕梁间。唱毕,两人默默相视了一会。

  袁琰问:“那个地方你去过吗?”

  谈方玉:“去过。”

  袁琰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啊。”

  谈方玉:“所谓阳关,只是残留的一处泥坯城墙而已。给人的感觉,很快就会风蚀得完全消失。周围是一望无际微波起伏的huáng土丘,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