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虽然也有过这样的年纪,可是在她眼里没有玩的概念的,也不知道人的感qíng是要通过讲话来慢慢沟通的。有活就要gān,白天gān不完晚上还要开着灯火来gān,好像没有明天似的,也好像那活gān不完全家就全都要被饿死似的。小孩子哪里受得了整天gān活gān到晚上不给说话不给玩不给看电视?于是就会有偷懒或者反抗奶奶的高压政策。奶奶在外人看来是和蔼可亲的,可是孩子不肯来gān活的时候,奶奶不是骂就是打。哥哥姐姐大一点受不了的会走开找邻居玩一整天让人找不到,让奶奶爱怎么着急怎么着急去,爱怎么gān活gān活去,回来不过最多一顿打骂。弟弟是老幺,奶奶最疼的小孙子,当然舍不得弟弟gān活。父亲更是她的心尖宝。每次都只有流之一个人不忍心看奶奶一个人辛苦,受不了奶奶的骂既还嘴又gān活,最不得宠,最委屈。
所谓的父亲,流之从来都不知道他的心肠怎会那样的硬,简直是没心没肺!在家从来都是在他的房间无动于衷,要么就是直接对自己的儿女骂各种农村的大脏话要么直接打。哈!四个嗷嗷待哺的儿女不是他的?那样窝囊不负责任为什么还要违反生育计划生一堆儿女出来受罪?生出来gān嘛不掐死?没有拖油瓶的儿女他不是更潇洒吗?流之恨他,流之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点点父亲的样。从小到大,他从来没管过流之四个,更是从来没有主动来和流之四个温温和和讲过话jiāo过心。这是父亲的样吗?普天之下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父亲!年老头发发白的爷爷奶奶不是他的父母?哈!
身体不好gān不了活的爷爷在一边帮着呵斥孩子懒。他们从来都是把孩子当大人一样来gān活,从来没有想过他们那时只是半大的孩子而已。连最大的都只是十二岁而已。
那时的活可真多啊,没日没夜的gān都gān不完,被bī到疯。夏天天亮得早,要起来浇完菜摘完菜才能去学校,一放学一到家还有无穷无尽的活。差不多每天都会被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骂骂吵吵,小时候就这样含泪含累委屈过来。虽然家里从大人和大人之间,小孩和小孩之间,大人和小孩的关系畸形,还是有家的,有畸形的家,有着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家。
可是爷爷奶奶从来都不知道教育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人的重要xing,也不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xing。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有活可gān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屋可住对他们来说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qíng了。
家道贫穷的爷爷奶奶没有上过一天的学,读过一天的书,大字不识一个。也不懂教育人,一不称心就用农村大脏话来骂人。他们从父亲这一辈起就没把人教好,人丁是兴旺了,可是家庭是不和睦的,兄弟妯娌之间平时也是无话可说,可是一有点关乎自身利益的jī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得jī飞狗跳,人仰马翻。要是兄弟和睦,有三个儿子的爷爷奶奶该是何等的幸福让人羡慕。说到底都是自作nüè不可活。
到流之这一辈,人丁更是兴旺了,但穷根依然难除,教育上停留在解放前,思想也是停留在解放前,家庭关系上梁不好下梁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管你想读书不读书,家里是没钱供你读到不想读的,无论你读书读得多好还是读得多差,到外面工厂招收的年纪你就得辍学去打工,说是给家里缓解经济压力,可是本来就不是自己想去打的工,委委屈屈的出去,就算挣到钱也一般不会给家里寄,自己在外面痛痛快快的花光,过年回来不向家里要钱花都算是有出息的了。这样的家庭即使人再多家再大又哪里看得到希望?可是在他们眼里,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认认真真培养一个人。认为孩子有吃的穿的就行了,真不知道这样是养人还是养畜。
流之是小家庭里大家族里靠后的孩子,读到初中的时候刚好赶上国家对家庭生活条件很差的学生进行补助,流之读书从小学开始就是名列前茅的那种,思想早熟又独立,后面又不用家里出什么钱才得以免遭和哥哥姐姐一样早早就被迫辍学打工的命运。
后来,流之就是靠着国家的助学补助费和平时用自己的私房钱批发零食在女生宿舍卖得来的生活费或者兼职不靠任何人一直读下去的。反正流之又不需要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伸手要钱,他们也从来不会主动给流之钱。读不读书已经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事了。
流之想了又想,虽然不知道要是没有奶奶又是如何痛苦的一番成长历程,但也是不是她的责任却全要揽的奶奶造就了这个家庭的悲哀:父母不像父母,儿女不像儿女,手足不像手足,从来都没有一点家庭的温暖。从小家庭到大家族都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