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风云/元希林传奇_作者:书痴欲飞(7)

2017-12-25 书痴欲飞

  元老爷一连几天没怎么吃东西,也不出门办事了。心里想着如何是好?他想,还是和夫人、四姨太商量一下吧,大夫人说听老爷的,四姨太说:“老爷,我不信那些江湖术士的话,我也不怕克,要是老爷不肯留他,那就给我们母子另找个地方,反正我不同意送人。”老爷好半天没说话。屋子里一片寂静,只听见自鸣钟滴答滴答地响着。“那就留下吧。”老爷终于决定还是留下哲儿,反正自己已年近花甲,一切随缘吧!就这样,哲儿在家人的爱护下一天天地长大。

  一天,奶妈抱着哲儿在院子里玩,哲儿的眼睛特别有神,好像会说话,谁看了都会心动,太可爱了。奶妈只顾着逗他玩,没听见周围的响动,哲儿聚jīng会神,怎么逗也不乐了,奶妈这才察觉不对劲,回头一看,门口站着两个人,奶妈慌乱中抱紧哲儿忙往里屋跑,嘴里喊着:“快来人啊!当兵的闯进来了。”下人们急忙叫老爷出来。老爷出来一看,不只是两个当兵的,还有一堆人,上前问:“你们是gān什么的?为什么闯进我的院子?”这时,一个军官走了进来:“你们家看门的不懂规矩,被我们打昏了,你们把他抬进去吧。告诉你们,现在是民国了,好多规矩都变了,你们这种封建大宅早晚得被抄了,以后小心着点儿。”

  没过几天,四姨太抱着哲儿在后院散步,天色渐晚,突然从后院墙上跳进来一个黑衣人,这人二话没说,上前就从四姨太手里把小哲儿抢走了,转身就翻墙逃走了。哲儿一声也没哭,反倒是四姨太被吓得两腿发抖,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放声喊着:“抓坏人啊!有人把哲儿抢走了。”听见喊声大家都来到了后院,四姨太断断续续地说:“快追,快追----黑衣人抢走了哲儿。”奶妈扶起了四姨太,四姨太忙说:“快去告诉老爷。”老爷得知后,也非常着急,这时出去追的人也陆续回来了,人影也没看见。正当有人说老爷报官吧。忽然从门外she进来一支箭,cha在了左门梁上,这箭法也太不行了,瞎she,差点she中奶妈。箭上有张纸条,上书:“不许报官,否则撕票。三天时间准备白银一百两,送至城西胡同龙门客栈。钱到放人。”看完后,大家都乱了,只有老爷很镇定,告诉阿福,准备一百两,后天他要去城西赎人。老爷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这是典型的绑架勒索,意在钱不在人。两天后,老爷带着阿福去了城西,半晌后,抱着哲儿回来,四姨太第一个冲上去把哲儿从老爷手里抱过来,仔细瞧着,心疼的不行。哲儿倒好,没事人似的,看见四姨太开心地笑着。四姨太一边看着,一边说着:“老爷,这孩子厉害着呢,被坏人抢走时,一声没哭。”老爷看了看说:“那是吓傻了,不知道哭了。”四姨太气得不听老爷说了,转身进了屋里。只听老爷说:“阿福,把后院的大墙加高一米,亡羊补牢。”

  第4章 第四章 剪辫风波

  1912年秋,河南省政府颁布剪辫令,要求男子留有发辫者,限期20日内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说起这发辫,中国古代的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训,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汉民族的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剃掉一部分,留一部分蓄辫的。宋朝时的金人是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满人的发式就是同金人一致的,因为他们同出于女真族。清军入关后,为了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清王朝以“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为由,于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当时这个法令遭到汉族人民的qiáng烈反对,但这些反对最终都失败了。天长日久,人们剃发蓄辫成了习惯,拖在脑后的一条长长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满清派出的留学生在国外也是留着长辫子,被西方人戏称为“猪尾巴”。后来有些人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就把辫子给剪了,剪了之后有的人就不敢回国了。现在看来,如果国内也都剪了辫子,那就有利于留学生回国报效国家啊!真是个有智慧的政策,一举多得。

  现在洛阳城里到处在剪辫子,什么人都有,有官府的,有民间的,有在街上剪的,还有走家串户的,像抓猪一样,剪辫子的剪了辫子一阵阵的高兴,被剪的就不大相同了,懒的还挺高兴,以后不用梳理了,省事了。恋旧的就不行了,哭着跑着,像是被人欺负了一样。剪完之后大家的发型基本一样,都不太好看。但不管怎样,剪了辫子就证明支持革命,支持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