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泪流_作者:飘无踪(282)

2017-12-20 飘无踪

  与内心的绞痛相比,昨日的头痛就显得可爱了起来。当然,我不会因为想要头痛,而就会在送饭一事上有所马虎。不管这送饭是否真的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最起码我会用自己的认真和谨慎来表示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也许,传统祭奠先人的方法,多少都带有封建迷信的影子在里面。但,我觉得,即便是再坚定的无神论者也无需对此作过多的排斥,毕竟,如果不是通过这样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很可能会逐渐淡忘自己的先辈,从而成为一个忘祖忘宗的被世人所唾弃之人。

  送饭之后,我就寸步不离地守在父亲身边。每逢有人过来祭奠,我必定第一时间下礼。我可不想失了礼数。当然,我也时刻在留意着路边的动静。我想,今天早晨,我们单位的同事应该会到的。

  我跟昨日一样翘首以盼,终于,我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原来,他是问到我家具体怎么走的。我先是问了一下,他们现在已经到了什么位置。根据他所描述的那张桥的特征,我就知道,接下来的路已经相当好走了。

  我家门前的水泥路乃是我们这个村的主gān道。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不仅绝大部分人家都能够与水泥路相连,而且还有部分路段已经撞上了路灯。所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路灯已经不是城市的专利了。当然,农村跟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不可能像城市那样做到路灯的全覆盖。像我们村,装路灯的,就只是村委会门前大道的这一段。大概有两三公里长的样子。

  为什么说接下来的路已经相当好走了?那是因为,同事打电话的时候,刚好到了开始出现路灯的那段。于是,我简单地提醒道:“你让司机沿着路灯一路往西。不超过两公里,当你们看到路西门口搭有雨棚的那家就是了……”

  又来人了,因此我没有再做解释就挂上电话,赶紧接待、下礼去了。

  我估摸着,也只两三分钟,单位的同事应该就会到了。因此,我知会堂哥张罗人手泡茶等待。我的同事也会如同姐姐的同事那般,简单的祭奠之后,就会打道回府。如果等他们来了再泡茶的话,那么必然会因为水温过高而无法喝下,因此我才想到让人帮忙先倒下来凉一凉。

  已经过去五分钟了,还是没看到同事们的身影。在我有些疑惑的时候,电话再次响起。原来是因为走叉了,所以才再次打电话来询问正确路径。为什么会走叉呢?这也跟我在qíng急之间,没能将有些细节说清楚有关。从桥那边往我家而来,确实主要是一路往西的。但其中也有两个往北的小拐弯,最长的不会超过一百米,然后再拐过来往西。我为什么没说,那是因为我预先qiáng调过要沿着路灯了,如果不拐弯的话,那么就不会再看到路灯。想通了此节,我就赶紧跟同事解释了起来。只是,同事怕再次出错,而且车上还坐着单位最高领导,因此就让我gān脆过去接上一接。人家是过来祭奠父亲的,虽然当时我很忙,但这样的要求我却不能拒绝。

  接他们根本要不了多长时间,因此披麻戴孝的我并没有换衣服。于是,老人就叮嘱我道:“你这身打扮,可千万不能走到别人家里去,知道吗?”这也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之一,披麻戴孝,为的是死者。“死”本就是不吉利的事qíng,因此,当地人才会禁忌披麻戴孝之人进门,否则将会给这户人家带来晦气甚至是灾难。我答应一声,就风驰电掣而去。

  在我的引领下,载着同事的中巴车很顺利地来到了我家。我除了下礼之外,还全程陪同着他们。毕竟,这些都是我的同事。当然,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同事们过来可不仅是祭拜,同时还得带上礼钱。最高领导拿出的是代表单位的公会所出的礼金,其他人则是以个人名义出的礼金。同事之间的礼金,都是象征意义上的一百元。这是常规,我没有推却,将一个个写着名字的信封收下。其实,姐姐同事过来,也是带着礼金的,不过那些信封是由姐姐收的。根据人家所出礼金的多少,待人家有事的时候,我们也会出同样数目的礼金。这就是所谓的“礼尚往来”了。

  第218章 世态炎凉

  只几个领导坐了下来,跟我浅谈了几句,象征xing地喝了两口茶,然后就告辞而去。我一直将众人送上车,待车驶离之后方才再次回到冰棺旁边。

  按照风俗,白事礼金是不好带的。估计,这是出于对死者尊重的考虑。既然有些关系,那么你就有必要亲自过来送人家最后一程。如果让别人带,那还不如不来的好。不过,单位同事甚多,不可能恰巧大家同时有空,再者,即便是同来的,一般也是好多人合用一张信封,然后在上面写上各自的名字。既然这样,那么这上面也就不在乎多写一个没空前来之人的名字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同一单位的,特别是大家一同前来的,一般都会出现替别人带礼金的qíng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