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车在最前方,后面则跟着中巴车和一众小轿车。在一阵鞭pào轰鸣声中,长长的车队终于在夜色之中往前开动了起来。
没前进多长时间,灵车就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在我们脚下的可是途中的第一张桥。此刻,本族八十多岁的老人赶紧提醒道:“某某(我小名的代称),快往桥下扔钱。”
“扔钱”?不错,你没听错,就是“扔钱”!这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灵车每过一张桥,都必须得“扔钱”。当然,这里的“扔钱”只不过是一种象征xing的行为,并非真的让你破财。因此,一般,我们所扔的只是面额最小的硬币。出发前,在八十多岁老人的提醒下,我早就往口袋里塞满了一角一角的硬币。因此,一听到老人说“扔钱”,我就条件反she似地伸手往口袋中抓去。紧接着就从打开的车窗往外使劲地一抛。只听得“哗啦啦”一片水声。
“呃……”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短暂惊愕之后,就好心地再次提醒道:“太多了!你只要象征xing地扔上一两个就可以了!”
这乃是我生平第一次“扔钱”,在我想来,这“扔钱”应该也是有时间讲究的,因此听到老人的提醒之后,心中所存的就只有一个快速的念头。正是因为太急促了,所以压根儿就没注意到自己所抓硬币的多少。我知道老人的意思,他是怕我làng费了。因此,我赶紧非常配合地应道:“哦,知道了!”只是,我的声音完全被鞭pào的轰鸣声给掩盖掉了。
每逢桥梁,都需燃放pào竹,这也是灵车过桥时所必须要做的事qíng。跟“扔钱”一样,我同样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怕有“水鬼”拦路?因此,通过燃放“pào竹”的方法来吓走拦路之野鬼?倘若真是这么想的话,那么就是不知道此刻父亲的魂魄是在何方?倘若依然陪伴在ròu身之侧的话,那么岂不是连父亲也给惊吓了?如果将父亲的魂魄给惊走的话,那么也不知道父亲能不能再找到ròu身,或者能不能再找到回家的路?倘若找不到ròu身,也不认识回家的路的话,那么父亲会不会也变成孤魂野鬼呢?我有些迷茫,有些不解,甚至还有些担心。所谓关心则乱,即便是父亲已经过世,我依然qíng不自禁地“慌乱”了起来。
第246章 别样过桥
除此之外,每到一座桥梁,还必须要做的就是扔huáng纸以及父亲生前所穿过的衣服或者鞋袜之类的。对于扔huáng纸一事,我一直不怎么想得明白。从迷信的角度来看,这huáng纸必须要经过焚烧方才能够转化成yīn间的冥币。既然如此,那么这一路之上不断抛洒纸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印象之中,似乎听老人说过,这一路上的huáng纸以及桥梁处的衣帽鞋袜所起到的实际是引路的作用。根据huáng纸和熟悉的衣帽鞋袜,过世之人的鬼魂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按照这样的说法,人刚刚过世的那一段时间,鬼魂应该依然依附于ròu身之上。在火化之后,失却ròu身的鬼魂,方才意识到自身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况。直到这个时候,鬼魂才会意识到应该回家看看。如果没有一路的huáng纸和关键处那熟悉的衣帽鞋袜,那么鬼魂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从而沦为孤魂野鬼。
只是,这样的说法,似乎又有些与燃放爆竹有些矛盾。当然,也可能我所认为的“巨响”惊吓,对鬼魂根本就是无效的。也许,通过燃放爆竹的方式,只是想给鬼魂提个醒,好让鬼魂留意留意一路上的主要路标。
反正不管怎么说,在我们这里,灵车过桥之时,“抛钱”“燃放pào竹”“洒huáng纸”“留衣物”是四件必须要做的事qíng。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别说是我,就算是本族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未必能完全讲得清楚。
可不单单是在桥梁上,只要是灵车经过处,就都需要不间断地抛洒huáng纸。当然,持续不断的还有军乐队的那不专业的哀乐演奏。军乐队上的人是坐在中巴车上的。除了燃放爆竹的时间之外,他们都得不间断地演奏。否则,碰到脾气bào躁的主家,很可能就会因此而克扣他们的演出费用了。
也许,如此习俗的形成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但,我从“燃放pào竹”和“哀乐的持续演奏”之中,就能够嗅出少许的虚荣感。农村人大多好面子,因此很多时候,就喜欢做给别人看。这凌晨清静之时的“轰鸣”和“敲敲打打”,无疑是最能吸引别人注意的。如此一来,就等于在明确地告诉别人,我正在为自己的先人风光大葬。潜意识中,许多人都将后事风光的程度与孝顺直接等同了起来。后事办得越风光,就表明做子女的越孝顺。殊不知,你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你的先人根本就一点都感觉不到。因此,真正的孝顺,实际就是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对他们好点。这样一种错误的风气导向,就为不少假孝顺的人提供了一个鱼目混珠的机会。说不定,某些真孝顺的人反倒会被世人所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