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大之外,还需讲究美观。因此每填一掊土的时候,抬棺材的就会用平口锹将这一块修整齐整。很快,原本凹凸不平的表面,就变得平滑了起来。漂亮的坟头,从远处看去,那就是一个规则的圆锥型。因此,除了将坟头的表面弄得平整之外,抬棺材的还需不断地调整那看上去还有些不规则的新坟外形。贴近坟头,是无法看出外形的规则程度的。所以,八人之中还得分出一人,站得远点,然后围绕着坟头四周不断目测并不断提醒坟头上的众人该如调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总算是将新坟调整到了让众人尽皆满意的程度。
紧接着,八人中就会分出两人到河边去取土。你可能会奇怪,这四周都是空地,为什么不就地取材?为什么一定要跑到河边去呢?这是因为河边的土属于纯天然之地,那里杂糙重生。正是由于糙根与泥土错综jiāo接,所以河边的土才能随意地挖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我们这里乃是长江淤泥冲击而成的平原,因此以沙土为主。就农田中那些沙土,一旦将自己所需要形状的泥块挖出来,那么很快,固定形状的泥块就会因为缺少黏xing而破碎。
没多长时间,那两人就回来了。我看到,他们手上捧着一四棱台状的泥块。从他们小心谨慎样子,我就不难判断,这泥块一定有着大用。不过,他们的谨慎倒是有些多余,因为在众多糙根的保护下,那泥块就算是想散开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qíng。
看到他们过来,抬棺材的就将早就剪好的彩纸给拿了出来。在我印象之中,那彩纸似乎有“红huáng绿”这三种颜色。所谓“剪好”,就是将这些彩纸折叠起来,然后用剪刀将之剪成长宽几乎相当的条条状,但最上面的那一段却不能剪开。于是,这样的条条状就被连在了同一张彩纸之上。然后将这三种颜色的彩纸对齐重叠于一处,再横着对折几下。就这样,一个花花绿绿的条条状彩纸就做好了。
挖来四棱台状泥块的,走近了就将那泥块小的一面朝着下方放到坟头之上。然后,再接过花花绿绿的条条状彩纸,将彩纸未剪开的那一端压于泥块之下。至此,整个修整新坟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而刚刚添加上去的四棱台状泥块和条条状彩纸,就被我们一起称之为坟帽。那随风飘dàng的条条状彩纸似乎已经变成了帽檐。
从那“红huáng绿”鲜艳的颜色中就不难看出,我们这里的人们存有一种丧事喜办的大众心态。此后,每逢过节,在祭拜先祖之时,后人们主要要做的事qíng就是给“旧坟换新帽”。所谓“旧坟换新帽”,就是给已经看上去非常破旧的老坟重新带上坟帽。一般qíng况之下,在风chuī日晒雨淋之下,坟帽没多长时间就会消失不见。因此,平常我们所看到的坟都是些秃秃的长满野糙的破落模样。但到节气里,特别是专门祭拜先祖的节气,比如说清明节,破落的秃坟在被重新带上花花绿绿的坟帽之后,就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只是,我有些弄不清楚的是,这种故作的喜庆,到底是做给过世的先祖看的呢,还是做给活着的后人看的?
第271章 变通古制
在抬棺材众人忙碌的时候,已经有人用三轮电瓶车将亲朋祭拜之时所带来的花圈、花篮和huáng纸之类的东西统统给装了过来。因为,在落葬完成之后,这些是全部需要焚化给父亲的。
抬棺材的八人在将父亲的新坟修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分出一人将我、老婆和姐姐、姐夫的哭丧棒拿来并cha到坟头之上。然后,他就让我将脚上穿的鞋脱下来。我自然是极力配合了。好在,来之前,在好心之人的提醒下,我换了一双不穿的旧鞋,并且还随身带来了披麻戴孝时所需要穿的白球鞋。待我换上白球鞋之后,那人就将我脱下的鞋子挂到了其中的两根哭丧棒上。这也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之一。这其中应该包含着“用鞋来代替孝子”的意思。毕竟,古时候,正常qíng况下,是要守孝三年的。
孔子认为,且不去管后来二十年的养育,但就从出生到能独立行走的这三年中,你就一直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之中。仅就这怀抱三年的恩qíng,在父母离世之后,你就最起码要“守孝三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守孝三年”都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有官员碰到父母之丧不马上请假还乡的话,那么就必然会遭到监察御史的弹劾。弹劾之后,所受到的处分甚至会达到永不录用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