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泪流_作者:飘无踪(76)

2017-12-20 飘无踪

  从此,我们的家境也就开始好转,两间破败的平房被拆建成三间青砖瓦房。在现在看来,那么多人就三间屋,显然还是十分拥挤的。但,就当时我们村上来看,那已经算是比较气派的了。因为,一般人家比我们家还要挤呢!

  叔叔在众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后来,父亲的两个妹妹也先后出嫁了。比父亲小了将近二十岁的叔叔,实际上主要是由父亲出钱供其上学的。据母亲说,当时叔叔衣物啥的皆是由她购置并换洗。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可以说在我爷爷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qíng况下,我的父母给予了叔叔最最无私的照顾。

  当时父亲是发达了,但父亲所赚的钱并未进入个人的腰包,而是贡献给了整个家庭(大家庭)。两个妹妹的出嫁、又为弟弟盖了四间青砖瓦房、自己奶奶的九十九岁寿辰、弟弟的婚事……无不是父亲一手cao办的。父亲不仅耗费了金钱,还耗费了无数的jīng力。如果不是浓浓的亲qíng,那么父亲绝不会如此呕心沥血。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呆在北京。可以说,北京如今的繁荣,父亲也曾经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父亲的家族观念很浓厚。在北京期间,就不时找准机会将家里人带去逛逛。当然,我也去过。但,那时候还小,只记得去过北京两次,从曾经拍过的照片中,还依稀记得自己去过故宫、爬过长城。其它的,就几乎没啥印象了。

  第058章 矛盾之始

  在我的记忆中,我妈、外婆等都去过北京。当时的旅游业可没如今发达,那时能够去北京旅游一番,可不是一件平常的事qíng。因此,外婆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刻,还在为此事沾沾自喜。有机会就将至亲之人带出去见识见识,由此就不难看出父亲对亲qíng的重视程度了。

  可以这样说,在叔叔未能生活独立之前,父亲给予他的资助和关怀绝对超越了爷爷。后来,叔叔高中毕业后,也是父亲将其带出,并手把手地传授。父亲虽然带出去很多人,但真正亲自教的并不多。可以说,正是由于亲qíng,父亲才在叔叔身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也许是因为父亲年龄较大,而且在外面也混得风生水起,所以爷爷在处理兄弟关系的问题之上就一直帮着叔叔。本来全部是父亲所盖的房屋,在爷爷的极力要求下,新盖四间青砖瓦房成了叔叔的结婚新房。后来分家的时候,新房子自然给了叔叔,而我们家就只得地理位置差了许多的三间旧屋。此后,爷爷在世之时,就一直呆在了叔叔家,全心全意地帮衬着。一切劳动所得(伴随着改革开发,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爷爷杀猪所得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再加上每年白果树的不菲收入,分家之后,爷爷每年确实能忙不少钱)尽归叔叔,同时每年还从我家索取一定量的金钱和粮食作为父亲的赡养费。爷爷的不公,其实已经为后来兄弟的反目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如果爷爷是躺着不能动的类型,那么估计就不会出现争抢的局面了。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当然不可能是大度之人。对爷爷的这种极度不公正的做法,也许父亲能够忍受,但母亲却绝对是忍受不了的。虽然父亲几乎常年在外,但每逢chūn节回家,母亲就势必会在父亲面前诉苦,说落爷爷的众多不是之处。最初的时候,父亲只是让母亲忍忍,说爷爷毕竟是长辈,就随他去吧。

  父亲和叔叔分家之后好几年,虽然两家也算是相安无事,但事实上,矛盾却在日积月累之中。谎言重复得多了,也会变成真理。更何况母亲说的还是实qíng呢!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父亲难免会对爷爷生出意见。意见积累得多了,总有一天会彻底爆发出来。

  那时,我还小,因此,现在已经记不清导火线是什么了。反正有一天,父亲跟爷爷闹翻了。两人都是火爆脾气,加之在气头上,于是,那一次父子两大打出手。从此之后,跟叔叔家的关系就降低到了冰点。平时几乎都不怎么说话的。

  在爷爷还在世的时候,chūn节的时候,我们(包括父母)还是会到叔叔家拜年的。而且,每年的赡养费,父亲也从不肯断。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他(爷爷)再怎么不是,但毕竟还是自己的父亲。

  但不知为何,当时的叔叔竟然对父亲充满了怨恨,即便是chūn节,叔叔一家也绝不踏入我们家门一步,这甚至包括叔叔的两个儿子。

  原本是亲兄弟,但由于爷爷的不公,最终彻底断绝了一切往来,相互之间几已形同路人。那应该是我们这一家(大家庭)最最灰色的时代。也有热心人的规劝,但同样倔qiáng的父亲和叔叔,又岂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