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卤煮店的名气很大,自然也在陈初罗列的美食地图之中。
果然,进店之后,门庭若市,人声鼎沸。伙计传菜的叫声、食客的交谈、仅有一窗之隔的后厨里的噪音等,各种声音交融在一起,汇成了不绝于耳的“嗡嗡嗡”,像在煮粥。
服务员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顾客层次不穷的需求,所以很多顾客都自己在店内走动,满足自己拿餐具、取调料等一系列需求。店内人潮涌动,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不过话说回来,这恰好是这种传统老店魅力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这样的环境,食客们反而吃不出那种感觉。
“一份爆肚、一份炒肝,两份卤煮,一份炸灌肠,谢谢。”陈初在收银台熟练的点着餐,像是经验十足的样子,扭头问宋维还要不要加点别的。宋维摇摇头。
“刚出炉的包子,不来一份吗?”店小二很热情主动地问。
“不用,先这些。”
“好嘞,一共是58。”
陈初正要拿钱付账,却被宋维抢先用手机付了。陈初为宋维的荷包有点担忧,但是当下没有直接说出来。
刚坐下,陈初就问:“你刚才干嘛跟我抢着买单?”
“刚刚那个烤酸奶不是你买的吗?”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刚刚这一路上,宋维一直都秉持着不让陈初一个人花钱的原则,总是会和陈初交替着买单,甚至还会有意地多买单。
宋维说完这句话,就看到陈初的脸一下子阴沉了许多。
“你算得这么清楚啊,那我干脆按照谁吃了多少跟你A这顿饭好了。”陈初有一丝的不悦,这幅表情宋维见过,就是在他因为枕套事件“误会”自己被嫌弃了的时候。
“这不是我们都还在上学吗?谁都没那么多钱啊。”宋维相信自己的理由还是挺客观和充分的。
“那也不能算得那么清楚啊,感觉跟陌生人在一起吃饭似的。一点都不舒服。”陈初觉得有点受伤,他希望能在暗中多照顾一些宋维,尽管宋维表面上看上去并不需要。
“行行行,那一会儿你都付了吧。”宋维也不和他坚持了,毕竟陈初的脾气他已略知一二。
板凳都还没有坐热呢,就开始上菜了。
先上的是卤煮和炒肝,这两样东西虽是提前备好,但都还冒着热气。
看到美食的陈初,再次兴奋得像一个小孩,他大口吃着卤煮,满足不已。谁知道宋维却迟迟没有开吃,反而是在把卤煮里面的肺片一块块地夹到碟子里。
“你不吃肺片吗?”陈初有点好奇地问。
“嗯,吃不太习惯。”宋维有点懊恼刚刚忘了跟店小二说,导致现在给自己增加了一些工作。
捡出来的肺片有满满一小碟那么多,宋维见陈初吃得很享受,指了指自己的饭菜,问:“你还要吃卤煮吗?我不想吃这么多,也还没动过筷子。”
“动过筷子也不嫌弃啊。”说着,陈初就用铁勺从宋维的碗里舀了几勺卤煮,然后吃得一干二净。
又过了一会儿,炸灌肠和爆肚上来了。爆肚自然不用说,淋了一层厚厚的麻酱,飘香四溢。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的炸灌肠,还有油在沸腾时滋滋作响的声音,听大声音就让人垂涎三尺。
陈初从桌上拿了个小碟,用酱油、醋和油辣椒专门调了一盘辣酱,推到桌子的中央,对着宋维说:“我觉得你可以试试辣味的炸灌肠,你可能会喜欢。”
宋维有点意外:“炸灌肠还可以沾辣酱吗?以前都是蘸的蒜。”
“哪有那么多规矩。你是湖南人嘛,喜欢吃辣就蘸辣酱。”陈初不由分说地夹起一片灌肠在辣酱里蘸了蘸,然后送到宋维的碗里。
宋维一吃,味道果然很不错。露出了赞叹的表情:“真的很好吃啊。你之前这么吃过吗?”
陈初摇摇头,说:“没有。第一次。”
陈初不以为然地接着说:“你应该清楚自己的口味啊,喜欢辣的,就调制辣酱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吃。”说着,他也夹了一片蘸了辣酱的灌肠。
宋维没有说话,只是接着吃饭。
第15章 Day8 - 南锣鼓巷(2)
从卤煮店出来,两个人都有了不少的果腹感。幸好,再往下游玩,是不太用得上“胃口”的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的得名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说,清朝时期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满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细长的街道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故此,以“烟袋”命名斜街。时至今日,烟袋斜街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商业街的性质,演变成了北京的“义乌商品集散中心”——和国内丽江、凤凰等古镇一样,满条街都是雷同的工艺小商品,如果非要说什么特色,可能是这里的烟具、北京泥人和北京布鞋会更有风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