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真是细心,小贺那人也是,这俩都是好孩子,这年头,有钱人家出来的孩子还能这么谦和、没脾气,可真是不容易,”张氏看着车的方向,对张清感叹着,“靖靖能认识这样的朋友,也是我们靖靖的福气,阿清,他们不会觉得靖靖是山村里的娃,就看不起我们靖靖吧?”其实张氏能对郭子章这么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自己孙子着想,这心态就好比丈母娘对女婿好,无非就是想让女婿也能对自己女儿好。
张氏虽然没读过什么书,见得世面也少,可郭子章跟贺梵行这俩人往那一站,她就知道这俩人不寻常,郭靖靖能跟他们俩成为朋友自然是好事,可毕竟家室各方面,郭靖靖要欠缺上许多,算是弱势的一方,张氏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对郭靖靖好点。
不得不说,就某方面而言,张氏这想法,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对了窍了,贺梵行那身份,跟孙女婿也没差了。
张氏絮絮叨叨说了半天,问了一句之后,又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身边人的回答,张氏抬头去看,张清目光一直停在那辆车上,似乎根本没听见她说的话。
“阿清?”张氏伸出手,摸了摸张清的脸。“怎么了?”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后面一句,张氏没说出口。
“妈,”张清伸手,覆上张氏落在他脸上的那只手的手背,笑的很轻,“我没事。”
张清这么说,显然是不愿意告诉她了,张氏不想逼他,不过还是添了一句:“要是有不开心的事情,就跟妈说,知道吗?”
张清心情复杂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妈。”
郭子章停好车,提着满手的东西过来,张清赶紧过去帮他搭把手。
“这些我来吧。”
张清要接郭子章右手重的这边,而且这一身装扮提着个装了米跟糖的大竹篮子,也确实不大像样,郭子章一个侧身避开没让,说:“不用了张叔,我来就行。”
“本来你就是帮忙的,哪里还能全让你提,我来吧!”
张清固执的不同意,郭子章多少已经知道点他的脾气了,左手快他一步,将比较轻的芝麻和花生米递进了张清的手里。
“那行,那您提这些就好。”
说完,大步朝着张氏走了过去,边走边说:“奶奶,这什么味儿啊?好香。”
张氏领着他往前走,边走边给他解释:“这就是炒米、熬糖稀的味道啊,城里没见过这些吧?”
“是没见过,今天我可要长见识了。”
“呵呵,好,一会儿让你好好瞧瞧。”
等走到了队伍那边,张氏让郭子章把竹篮放在最后一个,张清手里的芝麻和花生米也放在了上面,张氏拉着郭子章的手腕子就说:“走,带你去见识见识。”
郭子章回头看了张清一眼,张清再跟旁人说话,他一来,就有人上来跟他打招呼了,张清脸上挂着笑,跟几个老头老太太聊得似乎很不错。
“前阵子有点急事忙不过来,确实卖了不少鸡。”
“……亏也没办法,今年是有点事多,但冬至的量我还是留着的,鸡蛋也有,没涨价,您放心……”
后面说什么,郭子章就没听见了,因为他人已经跟着张氏进了棚子,棚子里有两口零食砌的简易灶台,灶台上放着两口非常大的大铁锅,两个壮实的中年男子,其中一个手上拿着跟家里用的小铁锹差不多大的锅铲,这大冷天,他们脱得只剩下一件单衣,锅里放了大半的米,中年男子炒米的动作一下接着一下,很有规律。
另一口锅里熬煮着糖稀,这会儿那糖稀已经有些变黄了,咕噜噜顾着大泡,米香夹着丝丝的甜,很朴实的味道。
旁边的桌面上有一家刚做好的糙米糖,这家也在糖里头放了东西,是花生,一旁有两个妇人专门负责切,一刀下去,炒熟的米跟花生米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一个妇人在划开那些糙米糖,避免他们黏在一起。
郭子章看着这些,虽然所有人都一副忙碌不停的模样,可是大家的脸上都堆着笑,偶尔两个人拌嘴说到趣味上,一棚子的人都哄堂笑开。
郭家的规矩,食不言寝不语,郭家的餐桌上,向来都是冷清的,即便是除夕夜,大家各自吃完各自回房,倒不是说完全没有交集,只是那些谈论的话题实在让人笑不出来,个人前程、家族荣誉,每个人好像一出生就只是为了这些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