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尽谢_作者:浮雕(81)

2017-12-05 浮雕

  “我帮你去弄吧,不能这么làng费,要知道赚钱是很不容易的。”

  她摆摆手,示意知道了,但还是坐在椅子上无动于衷。

  江晓白一有假期,就到处去玩,对学习镀金这种事qíng并不是很感兴趣,短期课程的学业压力也是很大的,刚开始,教授要求四个人一个小组在一个学期内要做几个项目,江晓白哭着喊着要跟吴子恒一个组。这些项目并非易事,从最早的方案制定,客户需求归纳,到后期的成本分析,一些商业服务体系的开发,她完全是抱着吴子恒的大腿才勉qiáng通过的,吴子恒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勤劳,聪慧,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江晓白以前完全没有碰触到的。

  江晓白看到吴子恒跟两个德国学生的关系处的很好,并他虚心向他们学习,态度非常诚恳。有一天吴子恒开诚布公的跟江晓白说,这些德国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和他自己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他说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在很多方便落后于人,一是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的问题,第二就是家庭成长环境的问题,他说德国人战后非常重视教育,经历了六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形成的是以合作为主,而非像国人一样是无时无刻不在竞争的教育理念。这些看上去很有思想的话硬是把江晓白唬的一愣一愣。

  江晓白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中游,无论是重点高中还是大学,都是父母砸钱才能进去的,现在若非有吴子恒帮衬着,短期结业证书混到都很难。她经常会抱怨,教授真变态,题目太难。吴子恒会直接跟她讲,并不是难,而是你根本没去做。江晓白说,教授故意为难我,吴子恒不屑对她说道,人家行业大牛,才不会跟你这种小透明一般见识,站在行业顶端的导师接人待物比一般人更加宽容,才没工夫跟你过不去。

  吴子恒这何止是灌人jī汤,简直是静脉滴注龙凤汤了。可江晓白这么些日子跟他相处下来,还真就吃了这一套。

  江晓白家是90年后炒房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人,父母亲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但是胆大心细,会审时度势,利用最初的杠杆,先买小套型,再用银行贷款换大房子,大房子卖了之后专门在北京、滨海这些地方的买豪华楼盘,房产证拿出来能当扑克牌打,□□里的现金能够将一个小银行一整年的存款搞定。第一桶金赚了之后江晓白父母自己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发房产,这几年资产更是发酵的厉害。

  对江晓白来说,钱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在教育上和家庭环境上是缺失的,在她的成长印记中,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吴子恒一样,名牌大学生,凤凰男,学富五车,志存高远,也不一味的迁就着她,甚至偶尔像长辈一样的批评他,但更多的时候是不计回报的帮助她。

  江晓白记得有一回,吴子恒应学校的要求,给一个国内来的贵宾团做地接。江晓白也来帮忙了,他们带贵宾们参观的是柏林墙遗迹。

  那天的导游带团讲解简直像吴子恒的show time,从二战开始,侃侃而谈,讲到柏林危机,讲到民主德国人民的非法越境,讲到西德政府甚至将墙体加高了3米以防止民众逃向对面。说的口沫横飞,吴子恒的魅力把周围的一些huáng皮肤的中国游客也吸引来蹭听。他还能用流利的德语向周围的白人群众讲一些连德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趣闻。到了最后结束的时候,他居然给每位团友都送了一副“兄弟之吻”的明信片。不光江晓白,贵宾团的老老少少觉得自己在柏林上了场百家讲坛。

  吴子恒想,熬了几个夜,找了那么多史书,炫了一把技,总算看起来成效不错。

  后来的故事,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

  圣诞节那个月黑风高寒冷的柏林夜晚,一个白富美就这么被看上去老实巴jiāo的已婚斯文凤凰男搞定了。她变得予取予求,爱之他入骨。

  “所以你现在要怎么样?”朱墨觉得脑袋嗡嗡响。

  “我想离婚。”

  “原来是江晓白,怪不得你们俩人如影随形,会一起去柏林培训,一起搭飞机回来。原来暗度陈仓了这么久,哈,吴子恒,我在你眼里就是一个傻瓜笨蛋白痴,一点都没有察觉。她年轻貌美又有钱,你可真有能耐啊,我小看了你好多年。”

  “朱墨,对不起。”吴子恒看着眼前这张曾经日夜相对的熟悉面庞,并不是不愧疚的,可是思索再三,末了也只能说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