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远信跟他离开,后面的话依然留在心底,等到某一天再和他说吧。
晚上,当所有人离开教室后,伊远信打开台灯,从历史书里翻出了白天靳牧高藏的一封信。他并没有看到靳牧高放在何处,不过当他跑进教室看到靳牧高所站的位置,他大概可以判断出,牧高回到教室的原因。他要放得隐秘,又不能让自己找不到,那么自己经常翻阅的历史书,便是最好的隐藏之处。
写给我此生挚友,远信:
很抱歉高中还未落幕就要和你告别,不过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即使没有我的参与,你也能过得很好。再正文前,也想请你帮个忙:今天拍的毕业照,能帮忙寄给我吗?我会按照上面的重新画一张寄还给你,希望到时候我的画作会比现在更加成熟。
我们都不善言辞,在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候,也曾数次搁笔,怕写不好。
落笔的那一刻,很多曾经的画面浮上脑海,我们见过彼此最láng狈的一面,也是因为能在对方面前敞开心扉,才把彼此当成最重要的人之一。第一次带你去喝咖啡的时候,你忘了加糖而苦到扭曲的表qíng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想,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简单的一个人。你身上带着与年岁不相符的淡然,可也带着不谙世事的单纯,很难评价你这人到底是老成还是无知无畏。
……
那封信足足写满了两页纸,是伊远信收到的最郑重的一封书信,上面厚重的qíng感,压平了这两张信纸间的折痕。他顺着原来的痕迹又认真的把信纸重新折叠,放回了信封,双手还久留于封口,心绪迟迟难以平复。
分离之际他未流泪,而此刻深夜无人,伤感席卷而来,像是黑暗爬满全身。
“我泡了点果茶,喝几口暖暖身。”
单仁无声出现在伊远信身后,有些吓到他,不过也正好让他暂时忘了暗色的心绪。他接过水杯放在手心,暖暖手,才喝了一口。
眼睛有些无神,等水温再冷却一些后,伊远信仰头整杯饮尽,果茶很酸,可他从始至终都不曾皱眉。这半年的相处,单仁也知道同桌的习惯——一旦心qíng不好,他总会喜欢饮这酸牙的果茶。
伊远信久坐未语,单仁也不催他,把手放在他的脖子上,站在他身后轻轻给他按摩,他此刻不需要聒噪的自己,这是单仁另一总结。
伊远信慢慢回过神,转过身轻轻搂着单仁的腰,靠在他的肚子上,吐一口气息,换一个安心。他越来越依赖单仁,担心以后的同时,还是义无反顾投身于他的臂弯。
“回去睡觉吧。”
“能先陪我跑一圈cao场吗?”
“好。”
台灯照到的地方依然明亮,而生活总有背光面,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随时翻转这一面。
清明假期,单仁还打算约伊远信出去走走,他能感受到伊远信心病又加重了,可谁知他又要回他外婆老家——临安青山待两天,清明扫墓也无可推脱,单仁只能作罢。
本来伊远信今年打算留在杭州给爷爷上坟,可因为比较担心妈妈,妈妈要回老家,他便跟了去。
回青山的路上,坐在舅舅车的副驾看后座的妈妈,妈妈累得靠在一边休息,眼底的疲倦让伊远信有些心疼。收回目光的时候,凑巧和舅舅的目光碰上,相视两秒彼此间皆有些明白对方眼神里的东西,重新看向前方。
外婆的老家位于国家森林公园旁边,青山绿水,远离城市喧嚣,是伊远信小时候长待的地方。他喜欢老家的一糙一木,呼吸这里的空气,仿佛可以排解所有的烦忧。
扫墓安排在明天,伊远信见过外婆后,独自跑出大人的房间,散步到溪边,坐在那石头上,什么也不想,就看着流水东去,听叮咚铃响。
没多久,舅舅踩着野糙走近,他准备起身打招呼,舅舅忙说道:“不用起来,坐着好了,我也坐下和你聊聊。”伊远信顺势往旁边挪了挪,他和舅舅相差虽有十岁,小时候都是舅舅带着他玩,两人间的感qíng自然也更深厚些。这样大人式聊天,还是第一次。
“有没有想好之后读哪所大学?”
到了他这个阶段,家人们第一关心的逃不开这一项。
“想上南京大学。”
“挺好的,既然目标定了,就不要松懈。”舅舅拍了拍伊远信的肩膀,“不要被其他因素影响了,舅舅相信你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