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男_作者:报纸糊墙(261)

  这卖番薯的钱尤其难赚,一百斤番薯两百五十块钱,他的提成是七块五,这些番薯运回去又要分装又要发货,光是油钱都有不少了。

  不过只要想想其它东西他就能平衡了,牛王庄的南瓜gān卖十块钱一斤,一百斤他就能赚三十块,现在一般南瓜gān每天的销量都不止一百斤,这还光就是南瓜gān一样,卖蜂蜜枸杞子赚得更快,只不过罗蒙家的枸杞林就那么大,常常脱销,一批枸杞子晒出来,往往卖几天就没有了,蜂蜜就更不用说了。

  罗蒙这边,昨天傍晚就有一辆大卡车开上了牛王庄,卸下了五十个桶王,这些巨大的木桶现在都被放置在四合院里那些空置的仓房里,每个木桶上方都吊着一个十字木架,平行在木桶是上方。

  到时候再拿一块纱布,把四角都系在这木架的四个顶端,舀一勺碾碎的红薯,再泼下去一瓢水,轻轻摇晃木架,淀粉就会随着清水流入下面的木桶当中,剩下的红薯渣则留在纱布当中,清洗过几遍之后,把这些渣倒掉,再舀一勺红薯……

  如此反复,直到桶里的水盛满,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之后,第二天倒去上面的清水,就能看到木桶底下厚厚的一层红薯淀粉了,这些淀粉要么立马上锅蒸,做成薯粉,要么掰碎了放在竹板上晒gān,装袋保存。

  这一天牛王庄上出去山头上gān活的人只有昨天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在院子里碾红薯洗薯粉。

  碾红薯用的粉碎机是罗蒙托罗汉荣从县城帮他买回来的,还是上回他帮罗汉良买铡草机的那家农用机械店,罗汉荣那人善讲价,那老板给的价钱也很实惠。一起买回来的还有一台切片机,罗蒙打算用它来切土豆的,到时候收回来的土豆可以切掉一部分晒gān了卖。

  碾碎机通上电,轰隆隆就开动起来了,往上面的漏斗倒一筐红薯下去,一会儿,下边就出来一坨坨被碾碎的红薯糊糊,下面放箩筐接着,箩筐里垫上塑料膜,一筐装满了,后面一筐赶紧接上来,碾了几筐红薯出来,被这些跃跃欲试的城里人抬到仓房里,磨拳搽掌就开始洗薯粉。

  这些城里人热情高涨,技术却很不怎么样,要不是还有院子里一些老人的指导,还不知道要闹多少乌龙呢。

  忙完一天,罗蒙给这些人算了一下工资,又大概安排了一下明天的工作,明天这些院子里的人和上山gān活的人要调换一下,毕竟他们这些城里人来他这里主要还是为了体验生活的,对于洗红薯粉这件事,他们都觉得很新鲜。

  等到罗蒙吃过饭回到家中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一进院子他就发现了,他们家今天有客人。

  “今天怎么这么晚?吃没吃饭啊?”刘chūn兰问他说。

  “吃过了,咱们家今年的稻子什么时候能收?”罗蒙刚刚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村里好多人家的稻子都结穗上浆了,突然就想起了这个事,虽然有客人在,他还是想把这个事情先说一说,省得过几天他忙起来又给忘了。

  “还有个把月,问这个gān啥?”罗老汉问他说。

  “咱今年除了自家吃的口粮,剩下的都留种吧。”罗蒙说道。

  现在农村人就算是种自家吃的稻子,也很少留种了,因为买来的种子又好种产量又高,只不过吃着是没那么香,这其中的门道,他们这些农户也是弄不明白的,大湾村现在也就只有少数几个人还有自己留稻种的习惯,罗老汉就是其中一个。

  “行吧。”罗老汉点点头,也没多问。

  “罗蒙啊,你看这俩人你还能认识不?”刘chūn兰问罗蒙说道。

  罗蒙仔细看了看院子里一老一少两个男人,看起来像是父子,老的那个约莫五十岁左右,小的那个大约也就二十五六的样子,不过这俩人是谁,罗蒙一时间还真有点想不起来。

  “看吧,还是红凤记性好,你这孩子,老杜叔都不认识了?”刘chūn兰慎怪道。

  “他哪儿还能记得住啊,杜叔他们搬到镇上去住那会儿,他才几岁?”罗红凤笑着说。

  其实要不是罗红凤前两天在店里听那几个帮忙的女工谈话的时候,说起这老杜父子俩这回从外边回来,承包了他们小镇北边一个小水库和周围的一片山地,她这会儿肯定也认不出这对父子俩来。

  当年这老杜一家在镇上起了房子搬离村子的时候,罗红凤和罗蒙都还读小学呢,这老杜的儿子杜文英,那会儿还是个小豆丁,都还没开始读书,这会儿突然来这么大一个小伙儿让人认,谁认得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