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不会吃虾吧?”肖树林有点担心。
“应该不会吧,这种鱼个头小得很,一条能长到一两重就算是不错了,你要是不放心,以后专门隔出来一块地方养虾苗,等大点再放出去就没事了。”罗蒙觉得这种小鱼对小河虾的威胁不大。
“这种鱼能吃吗?”肖树林就听说过海里有石斑鱼,从来不知道小溪里也能有石斑鱼,不过这个石斑鱼和那个石斑鱼肯定是不一样的,看水库里这些小鱼,也就手指头那么大。
“能,味道还不错,我也是好多年都没见过这个鱼了,前些年附近的水田用农药,把小溪里的鱼都给药死了。”现在村子里的人化肥有时候还用点,农药基本上都已经不用了,山沟里的鱼儿沿着小溪游到水库里,倒也不奇怪。
“怎么抓啊?”肖树林是长在县城里的孩子,对这事没经验。
“我上去拿两个箩筐。”罗蒙说着就从旁边的小路爬了上去,从车后斗拿了两个空箩筐下来,挽起裤腿,就在水边的浅滩上用箩筐捞起了起来,先是把箩筐放到水底,然后无声无息地向那些水里的小鱼靠近……
……又一次叫一条小鱼逃走,罗蒙有些气馁地直起腰来:“好些年没抓,手艺生疏了。”
“箩筐不好用。”肖树林那边进行得也不顺利。
“对,最好是用簸箕。”罗蒙点点头,箩筐太高,这些小鱼又喜欢在浅滩活动,抓起来确实麻烦。
“我上李海梁他们家借两个去。”李海梁夫妻俩养鸽子的,那些玉米花生什么的经常要晒晒,他们家就有不少簸箕。
这一天中午,罗蒙和肖树林抓鱼抓得连吃饭都不回去,从李海梁他们那儿借了两个簸箕过来以后,他俩就在水库附近捞上了,用来装鱼的就是刚刚那两只箩筐,把箩筐半泡在水里,筐口露在水面上,用来装鱼简直太合适了。
“你那儿几条了?”罗蒙拖着簸箕箩筐向小树那边走去。
“有二十多条了。”肖树林直起腰,把刚刚捞起来的一条小鱼倒进箩筐里。
“我这儿也有十来条,够一盘了。”罗蒙肚子饿了。
“那回去吧。”肖树林肚子也饿了。
等他们回到四合院,胖子侯俊见他俩带回来几十条小溪石斑鱼,顿时高兴坏了,乐颠颠给他俩开了个小灶。
侯俊之前在陈家老菜馆也见过这种小鱼,他师傅陈福汉最好这口,不过因为这种鱼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得是在那种有泉水流过的溪流之中,喜欢在石缝间活动,人工养殖很难实现,基本上都是抓的野生的,这些年好些地方都被抓得快绝种了,很少见。
这些小鱼被侯俊收拾gān净,又过油煎到焦huáng,然后和牛王庄上腌的老咸菜一起煮了一大盘,咸鲜可口,十分下饭。胖子虽然已经吃过午饭了,但它还是给自己添了一碗白米饭,和罗蒙他们坐一块儿,打算再吃一顿。
“怎么样?”罗蒙见肖树林夹了一条小鱼吃,便巴巴等着他的评价。
“好吃。”肖树林点头赞道。
“那你多吃点。”罗蒙左手拿勺右手拿筷,使劲往肖树林的大碗里装了小半盘的小鱼煮咸菜,一旁的胖子见了,更卖力地挥舞起了筷子。
“啥玩意儿啊这是?”这时候,狗爹和他们老板也进食堂了。
“大中午的,你俩不睡午觉gān啥呢?”罗蒙问他们。
“睡不着,这个是啥?闻着怪香的。”齐思月说着就从旁边碗柜上拿了自己和杨达龙的两双筷子,也在饭桌边坐了下来。
“小溪石斑鱼,怎么样?好吃吧?”胖子还挺有集体荣誉感,说起牛王庄的好东西,他都挺骄傲的。
“好吃啊,听说卖得可贵了这玩意儿。”杨达龙含着一条鱼说道。
“还不一定卖得着呢。”齐思月补充说。
“可不是,我师父费了老鼻子劲,也就买到过那么几回。”胖子说。
“咱以后再养点这个鱼。”肖树林吃着鱼肉,心思也飘远了,水库上游刚好就有一片浅滩,用来养这个鱼倒是合适,还有从牛王庄经过的这段小溪,到时候也能开发利用上。
“听说你们包了个水库啊?”齐思月问道。
“嗯,就我们村子附近那个,你们开车过来没看到啊?”罗蒙又挑了两条鱼放进肖树林碗里,再过一会儿,这盘里估计就只能剩下咸菜了。